帕金森氏症參與"感覺統合藝術課程"重拾信心
新網記者林明蓁台北特稿
2014/8/21 下午 08:17:16 / 醫療保健
是否有時身體會出現僵硬症狀?走路的步伐變小甚至行動變得緩慢?小心!這些被容易被誤以為是衰老、或著一時疲累的現象都可能是帕金森氏症所造成的。台灣動作障礙學會理事長林瑞榮表示,由於民眾對早期症狀的不熟悉,許多病患通常從骨科、外科轉診而來,因而延緩診斷、延誤治療造成不必要的病狀。
|
台灣動作障礙學會開發「感覺統合藝術課程」,幫助帕金森氏症治療。(歸鴻亭攝影) |
目前台灣帕金森氏症病患就醫人數推估約為3萬多人,帕金森氏症是由於腦中的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的產量不足所導致的疾病,故目前的治療方式皆是以補充多巴胺為主。除了動作遲緩之外,帕金森氏症者還可能患有不同程度上的焦慮、抑鬱、失眠、認知困難等非運動症狀。
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陸清松和理事陳柔賢建議,治療方式可以「多管齊下」,除了透過藥物治療並且補充多巴胺之外,也鼓勵多參與感覺統合藝術課程,過程中不僅是創作本身的治療和解放,更重要的價值在於同儕團體的支持,將有助於自我表達以及社交能力。透過藝術治療可以激發帕金森氏症病患的創意,有助於鼓舞及激勵病患重返發病前狀態,幫助病友重新燃起生活的動力。
|
3位帕金森氏症患者分享他們對於課程前後的轉變。(林明蓁攝影) |
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的中樞神經系統退化性失調,會損害患者的動作技能、語言能力等,為了幫助病友走出憂谷,台灣動作障礙學會與台灣神經學學會7月份試辦第一梯次的帕金森氏症病友感覺統合藝術課程,已非口語表達、體驗為主的課程設計,讓病友在舒適放鬆的環境下,借由藝術媒材與創作的催化,讓成員從小動作的揉捏到大範圍的揮灑,促進生理功能的熟練與腦部功能的正向刺激。
林瑞榮表示,「感覺統合藝術課程」是一個相當綜合性的治療,以體驗式的治療方式,使病患可以從學習當中來改善病情及運動功能,幫助病患恢復自身的戰鬥意識,在這課程中最重要除了是幫助病患生活中的改善之外,還有病患與病友之間或病患及家屬的相互溝通、相互的幫助及砥礪,更能重拾對於人生中的希望。除了藥物積極改變病患的動力狀態上的治療,還要配合藝術、音樂、運動等治療,集合這些治療,讓病患可以改善生活品質更希望可以激勵病患重返發病前生活的希望及動力,更欲燃起病患對於生命的熱愛。
擔任老師的徐葦芸指出,課程一開始時病友都很仰賴陪同的家屬、不與外人交流,直到課程結束,病友們可以分享自己的創作甚至與其他學員對談、並且帶著笑容離開教室時,這真是送給病友及家屬們最好的禮物。
今日特別邀請3位帕金森氏症患者分享他們對於課程前後的轉變,第一位上台演講的黃世王是水墨畫藝術家,作品水準高且充滿了生命力,課程中雖然語言能力受影響,但仍試著講述自己多年的藝術生涯,在創作的過程中有感而發,更為自己的作品題了一首詩,說明了發病以來的心路歷程。
|
陳星秀偕同太太出席「感覺統合藝術課程」分享會,期許大家都要持續保持樂觀不要放棄。(林明蓁攝影) |
他表示,在心中不能想著自己是病人,要將重心轉移至藝術上,讓自己安靜地作畫。黃世王說,不能讓家裡面感到負擔,更要對家庭負起責任。這些不只是他上課後的心得、也是他再發病後的心路歷程,也是要呼籲大家要以正向樂觀的態度,來面對這些疾病。
第二位上台的則是自退休後便移居宜蘭的「陳葛格」陳星秀,連續兩周他都遠從宜蘭到台北上課,看似個外表酷酷的其實有顆溫暖熱情的心。在課程的最後,他有感而發的說:「我們不應該因為生了這個病痛而感到憂傷,大家都應該走出來面對。」看到很多病友承受一樣的病痛,他不但鼓勵自己也期許大家都要持續保持樂觀,不去放棄才是重要的。
今日,「陳葛格」陳星秀偕同太太出席,陳太太表示,陳星秀前幾天一接到這通電話,便一口決定這場記者會一定要出席,只要是跟帕金森氏症相關的活動,他都一定要參加,想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勉勵各位病友。這項課程讓陳星秀想法變得樂觀、正向,以前他會在乎人家的異樣眼光,甚至是課程中「玩泥巴」的課程,也表示自己已經很久沒有參與過此活動,但卻和以前的感覺截然不同。
最後,吳金花奶奶的丈夫也上台分享,因為帕金森氏症的關係,生活起居方面皆十分依賴丈夫,丈夫本身是個外丹功老師,除了傳授自己的養生之道,也十分樂在陪伴與照顧妻子,面對妻子的病症總是樂觀以對,由此可見夫妻結褵50年的鶼鰈情深。
吳奶奶丈夫也表示,以前金花奶奶平時很少參與活動,因為體力差常常沒過多久就想休息。原本對於課程的參與很排斥又懶得出門,但在老師帶領及病友的相互支持下,她更因此喜歡上創作,也從課程中得到前所未有的樂趣。
第二梯次「感覺統合藝術課程」預計於9月13日開課,即日起開始接受報名,欲知活動詳情可電洽(02)2357-6315#404王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