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廳院將辦黃友棣紀念樂展創作手稿真跡展覽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0/11/15 下午 09:25:41 / 文化藝術
與民國同壽的作曲家及音樂教育家黃友棣今年7月4日辭世,兩廳院21日特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辦「當晚霞滿天─黃友棣紀念樂展」,獻唱黃友棣經典作品。
|
兩廳院藝術總監黃碧端倡議舉辦黃友棣紀念樂展。(歸鴻亭攝影) |
中山大學創校元老的兩廳院藝術總監黃碧端表示,80年代中期當時擔任外文系主任,高雄的文化風氣仍很貧瘠,比較重要的文化人都集中在台北,所以1987年黃友棣到高雄定居,早先1985年也把余光中敦請到中山,因此在音樂與文學上經常舉辦活動,把高雄的文化氣氛帶起來,而在音樂上黃友棣都對在地的發展起了帶頭的作用。
黃碧端說,去年仍擔任文建會主委時,走了一世紀把生命奉獻給音樂的的黃友棣病重,她特地到高雄去探望,那時本想替他開一場盛大音樂會,但感覺那個時間點並不適合,過世後就與兩廳院董事呂麗莉共同合作,由兩廳院辦黃友棣的藝術歌曲音樂會,呂麗莉以民間協會身份辦黃友棣的佛曲音樂會。
兩廳院音樂顧問呂麗莉則感性的說,黃友棣是百年時代的寫照,他生活在包括物質匱乏、烽火連天的抗戰年代,創作許多鼓舞人心的經典作品,但他的歌曲,不因是愛國憂國而八股,卻能悸動人心,尤其在29歲時創作耳熟能詳的《杜鵑花》,旋律節奏安慰那段艱難時代苦難的人們心靈。
|
兩廳院集官方與民間力量舉辦黃友棣紀念樂展。(歸鴻亭攝影) |
擔任兩場音樂會的合唱指揮戴金泉,說1999年兩廳院就曾連續舉辦3場黃友棣創作音樂會,當時將3場音樂會命名為「風、雅、頌」,由合唱團分別演唱黃友棣在民謠、藝術、宗教3種不同創作曲風的歌曲。
戴金泉回憶黃友棣的個性,欽佩黃友棣從不拒絕任何人的請求,幾乎不容易對人講一個「不」;也極為淡泊名利,每次音樂會結束大家一起要去吃宵夜,他從不參加,不然就說要由他請客,但絕對是過去國軍英雄館的簡單的四菜一湯。
他說,黃友棣總是自稱「四大皆空」,住處沒有電視、沒有任何享受的物品,每天就是專心寫曲。在高雄有許多人跟他學作曲,黃友棣從不收學費,替學生修改也都和顏悅色,顧及對方尊嚴。
「當晚霞滿天─黃友棣紀念樂展」21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另外,16日至30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文化藝廊櫥窗區以「燃燒的晚霞‧不休止的音符展覽」為名,展出黃友棣創作手稿真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