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對收出養迷思 兒福聯盟:只要有愛就是一家人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4/10/27 下午 12:48:14 / 社會福利
收出養在西方國家雖常見,但在華人社會對收出養仍多抱持著較保守的觀念和偏見,存在著許多刻板印象及隱晦的迷思。
|
兒福聯盟今天舉辦第4屆「收養月」宣導活動,台北市社會局長王浩(中)出面支持。(歸鴻亭攝影) |
兒福聯盟今天舉辦第4屆「收養月」宣導活動,希望逐步消除民眾對幼兒收、出養的迷思。今年度兒福聯盟除了推出由被收養人親自撰文的繪本,並邀請OK蹦樂團為收出養議題創作主題歌曲,除此之外更與台北市收出養資源中心共同舉辦國內首屆收出養議題影展,包括第一次在台灣首播的紀錄片《女孩,你從哪裡來?》(Somewhere between),以及曾入圍奧斯卡及金像獎西片《遲來的守護者》(Philomena)、國片《侯鳥的季節》,希望透過影像、繪本與故事的深度傳播方式,讓民眾更貼近收養者、出養者及被收養者三方的心路歷程。
兒福聯盟社工處處長白麗芳表示,為讓收養觀念能更為普及,並讓社會大眾擺脫對收養的傳統思維,1976年美國麻薩諸塞州率先提出收養週的概念,成為全球第一個幫收養兒童推廣其權益的州。之後收養月的響應活動逐漸在全美擴散,到了2000年美國政府進一步將感恩節前的最後一個週六定為「全國領養日」(National Adoption Day);除了法院活動之外,全國各地政府單位、民間團體也會在11月舉辦上百場各式各樣的活動來推廣收出養理念,讓收養家庭更為人所接受。
|
兒福聯盟社工處處長白麗芳希望透過繪本和影像傳播,讓民眾更貼近收養者、出養者及被收養者三方的心路歷程。(歸鴻亭攝影) |
白麗芳說,收出養在華人社會仍存在著許多刻板印象和迷思,迷思主要有3個,包括孩子送到國外更幸福、原生父母都是不負責任的以及收養是不得以的選擇。因為這些似是而非的迷思阻礙了我們對愛的信心,讓我們不相信愛其實是可以超越血緣,成為家人的最主要構成關鍵,因此希望透過繪本和影像傳播,讓民眾更貼近收養者、出養者及被收養者三方的心路歷程。
台北市社會局表示,影展活動詳細內容可洽
臺北市兒童及少年收出養服務資源中心網站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