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阿里山茶山村鄒族原鄉部落行旅之二
珈雅瑪發展觀光白天體驗漂流溯溪晚間欣賞水火同源
新網記者麻念台嘉義阿里山特稿
2014/10/28 下午 11:34:30 / 國民旅行
傳說早期居住在茶山地區的原住民並非今日的北鄒族,而是一支被稱為達故布亞努族的族群,不知何故滅族。李玉燕談到部落裡關於達故布亞努族的傳說,在珈雅瑪部落族人的心目中,達故布亞努族是一支智慧極高的族群,國立科學博物館學者在茶山村發掘出石棺石器,可望進一步了解達故布亞努族的文化。
|
許益源帶大家到屯阿巴娜溪玩漂流,享受在沁涼溪水裡的清新感受。(歸鴻亭攝影) |
談完遠古故事,會說故事的李玉燕開始講述珈雅瑪自己的傳說,據說很久以前,大地發生了大洪水,鄒族的人們和動物都跑到玉山上去躲起來,可是過了很久洪水都沒有退,就有人派出了一隻小鳥去問問看是什麼原因,回來後小鳥說:「是因為山下主要的河流,一隻大鰻魚堵住了出水口,所以水才會排不掉。」村裡的人聽了就跑去求一隻大螃蟹,希望他能幫忙大家趕走大鰻魚。大螃蟹說:「如果我成功的話就要取女人的腿毛」,人們答應了,因為他們不想一直待在山上。螃蟹背負著大家的期望,希望能把大鰻魚趕走,可是不管大螃蟹夾大鰻魚的任何地方,都沒有辦法讓大鰻魚離開。後來大螃蟹就夾了大鰻魚的肚臍,一夾起來,大鰻魚痛的跑掉了,大洪水也就退了。
|
遊客沿著一根繩索橫渡溪面,體驗溯溪情境。(歸鴻亭攝影) |
原本是漢人卻完全融入茶山鄒族生活的許益源負責帶大家到屯阿巴娜溪玩漂流溯溪,戴安全帽、穿救生衣加上防滑鞋趴在大浮板上隨著溪流漂浮,一整批台中來的公司團體旅行遊客則沿著一根繩索橫渡溪面,然後沿著溪戲耍,點火烤肉;許益源還用草做捕蝦器抓蝦,說現在水流不算大,水量更大更好玩。
而另一個天然大石壁溜滑梯活動也因目前枯水期沒有辦法玩,他說,大石壁原是一面乾河床,岩性堅硬細緻,由於岩層的傾斜方向與河流斜交,使得岩層維持較佳的抗蝕能力,在河流長期的切鑿之下,形成向西傾斜約20度,長達400多公尺,表面光滑的岩壁。平常乾凅期沒有水流的時候,遊客乾脆練習攀岩,體驗這塊大石壁的壯觀。而當夏季石壁有水流的時候,又成為遊客體驗石壁溜滑梯滋味的最佳場所。
|
在「水火同源」取火,火光映照在每個遊客臉孔上。(歸鴻亭攝影) |
除了日間的水上活動,夜間則繼續由李玉燕帶大家去山上的地下沼氣湧泉「水火同源」,出發前要很神聖的宣告,沿著產業道路往山頂走,沿路有點點螢火蟲,李玉燕說現在不多,3月就可以看到成群閃閃發光的螢火蟲整群把夜裡的山林照得晃如仙境。
李玉燕要大家每人帶一把準備好的麻竹做成的火把,終於抵達一個水池,當中有一處冒著火燄,李玉燕說,只有八阿風災時因為風雨太大曾經熄滅過,這裡永遠是水中一串火光不會消失。
她又說了一個故事,很久很久以前,阿里山發生大洪水,鄒族人被迫遷到玉山,在嚴寒的玉山之頂,鄒族因為沒有火種瀕臨滅族的危機,麻雀試圖為鄒族帶回火種,雖然已找到火種,但是因為飛行速度太慢,火燒到牠的嘴邊,牠忍不住痛就放棄火種功敗垂成。最後紅嘴黑鵯自告奮勇為鄒族去運回火種,儘管爪及喙都被燒成鮮紅色,牠飛得很快,還是成功的把火種給帶回來,因此大家又有火種可以用來煮食物,烤火取暖。
|
大伙在空地上堆起火把,圍成一圈唱著祈福的歌。(歸鴻亭攝影) |
李玉燕讓大家從火種處取到火後互相分享,讓每人手上的麻竹都燃起,大伙魚貫下山,她說,以前都是將火把帶回村裡再圍著火把一起唱歌跳舞,今日則選擇在半途的空地讓大家將火把堆起,圍成一圈共同吟唱感謝火神的祭歌,在熊熊火光中,茶山的人文與自然結合的氛圍都深深印在每個人的心中。
住慣水泥森林的城市居民,是很難想像如茶山這樣的偏鄉所散發的悠然感覺,許益源告訴大家,茶山的夏季是農忙時期,冬天晚上大家會聚集烤火一起享受平實的夜晚,歡迎大家來到這個花園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