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二代新農建立群聚產業鏈-青年農民專案輔導之二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南鹽水特稿
2014/12/8 下午 11:12:08 / 產業經濟

 進口乾草價格飛漲,威脅到草食動物業者的生計,國產乾草因天候很難穩定;青割玉米號稱芻料之王,可說是物美價廉芻料來源。

自左至右為陪伴師連大進、青年農民陳清波、劉育承、王偉丞、蘇建鈞與黃祈堯。(歸鴻亭攝影)
 去年由農委會協助台南區5位從事青割與硬質玉米的青年農民共同組成產業鏈,並派任中國生產力中心顧問協助輔導,今年首先進入畜產試驗所育成中心輔導生產栽種技術,並開始協助拜訪通路商,希望未來能有機會資源整合,建立新產業鏈群聚組織。台南農改場作物改良課退休課長、現擔任陪伴師的連大進表示,輔導的5位青農都是由不同的背景轉業農業,種植的農產品已遠多於單一的玉米芻料,也有毛豆、黑豆、洋蔥與甜玉米等,種植面積從60到300公頃不等,已開始具備從種值到研發加工的能力。

 台灣農民高齡化程度嚴重,雲林縣東勢鄉青農黃祈堯勇敢投入青農行列,原來種植洋蔥,因受到下雨及日夜溫差大氣候因素,以及病蟲害影響曾損失很大,目前除洋蔥也經營青割玉米、毛豆約50公頃,他說,栽種硬質玉米機械化程度高,從播種、中耕施肥至收割皆有適合之農機,非常省工,而且搭配其原有毛豆種植土地,可進行禾豆輪作涵養地力。

連大進說明輔導的5位青農都是由不同的背景轉業農業,各有所成。(歸鴻亭攝影)
 劉育承則算是一戶小地主大佃農,原本在北部補習班教理化,在父親的鼓勵下回到鹽水種植黑豆、小麥等作物,並推出黑豆醬油、黑豆茶;自家雖只有幾分地,與家人一起耕作500公頃的玉米、黑豆和小麥,經營6年下來,田地範圍已分布到鹽水、學甲、佳里和西港等地。

 後壁新農人王偉丞大學畢業,在食品廠等工作10年,父親過世後,他覺得母親一個人在家鄉種田很辛苦,辭職返鄉務農,和母親黃雪霞、妻子陳麗茹一起打拼,和70多名地主簽約代耕稻田及玉米,已經小有所成。

陳清波種了上百公頃左右的青割玉米和硬質玉米,也種植可以直接食用的甜玉米。(歸鴻亭攝影)
 也是二代新農人的陳清波則目前種了上百公頃左右的青割玉米和硬質玉米田,他指出,選擇玉米的栽種是因為這種作物抗旱,土壤吸付力強,比較沒有農藥殘留問題;玉米的病蟲害相對於其它農作物也較少,品質極佳;不過要維持經營降低成本就需要以大面積耕作,並要有良好的機具。

 台南善化出身的青年農民蘇建鈞租賃兩公頃的農地,從事水稻及有機雜糧的種植,並以他讀中山大學的專業能力規劃建立一套「行動雲端企業規劃」APP,來掌握、集結即時的農地情資,再運用社群網路與民眾建立關係,了解顧客的想法與需求,來掌握市場脈動並建立商機。
頻道:數位傳播 分類:產業經濟
專題:麻念台 日期:2014/12/8 下午 11:12:08
關鍵字:產業鏈,草食動物,玉米,芻料,毛豆,黑豆,洋蔥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麻念台報導
麻念台報導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