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龍果解兩代心結創佳績-青年農民專案輔導之三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南山上特稿
2014/12/9 下午 10:26:16 / 產業經濟
農委會把「吸引有志青年返鄉從農成為專業農業經營者」作為施政重點,積極依個案需求提供必要協助,王致傑放下原本從事的廢棄物處理事業,返回山上接手祖父傳下來的農地,接受農政單位輔導,從一個門外漢投入栽種火龍果,成為專業農夫。
|
王致傑(左)與母親一起巡視火龍果成長情況。(歸鴻亭攝影) |
王致傑的火龍果故事頗為感人,他原本從事廢棄物處理事業,3年多前因金融海嘯衝擊,與父親商量決定結束事業,回到山上區老家接手祖父傳下來的農地。王致傑半路出家根據不懂栽種知識,一開始父親並不看好他能繼承人家裡的農務事業,父子經常爭執,王致傑起初很茫然,加上是家人出資支持及貸款,更是壓力極大,他選擇接受農政單位輔導,加入山上農會果樹產銷班,朝通過吉園圃標章認證方向努力,慢慢從門外漢變成專業農民,父親看在眼裡,逐漸接受兒子的能力,進而經常一起討論經營模式,家庭更是和諧。
|
晚間利用燈光調整產期可以讓火龍果冬天結果,全年可以收成。(歸鴻亭攝影) |
3年多的農夫生活,讓王致傑身體更健康,他說,務農自產自銷火龍果比上班族領22K好很多,從僅有6公頃的面積目前共種植已達10公頃的火龍果,採大間距方式栽種,幾年來提升自有品牌大芳農場競爭力、實施安全用藥與甘蔗渣覆蓋植株根部等田間管理等,不僅節省成本,果實品質也大幅提升,年產量達12萬公斤,今年還獲得品質比賽第1名,頂級品在宅配市場可賣到1公斤120元。
王致傑表示,決定返鄉務農當事業經營一開始的確徬徨找不到方向,所幸有農政單位及農會產銷班的協助與建議,決定選擇較易入門的火龍果為栽種主力,省去許多摸索的時間,接著就要靠自己多汲取相關農業知識,身體力行從栽種、照料、收成、建立品牌到打開市場通路,現在發現還獲得的是與家人相處和沐並重拾生活品質,身體更健康。
|
王致傑(右)與父親(左)因為栽種火龍果培養更深厚的父子情。(歸鴻亭攝影) |
火龍果又稱紅龍果、龍珠果,是仙人掌科三角柱屬或蛇鞭柱屬植物果實,呈橢圓形,外觀為紅色或黃色,有綠色圓角三角形的葉狀體,白色、紅色或黃色果肉,具有黑色種子的水果。王致傑說,火龍果果實富含大量果肉纖維,有豐富的胡蘿蔔素與礦物質,也有豐富的花青素和水溶性膳食纖維,其中花青素具有抗氧化作用,所含植物蛋白還具有重金屬解毒功能;他種的是紅皮紅肉種,比目前台灣產量最多但比較有腥味的紅皮白肉種甜度都能達到13到19度之間
回鄉務農這幾年,他也感受到農業人口老化嚴重,當地幾乎找不到幾位年輕人,每次需求人力雇工都只能找到已經60到70歲的人手,王致傑以自身經驗呼籲年輕人應該可以考慮返回農村,當農夫也能闖出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