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動脈狹窄心肌梗塞 9支心導管支架救病患1命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5/1/29 下午 04:19:17 / 醫療保健
心血管疾病是健康隱形殺手,高居國人10大死因前3名,其中逾7成是冠狀動脈狹窄所引起的心肌梗塞。
|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黃群耀(左)示範低輻射超速雙源電腦斷層掃描。(歸鴻亭攝影) |
冠狀動脈狹窄如能事先診斷接受治療,就可減少心肌梗塞或猝死的機率,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黃群耀表示,隨著國人生活形態、飲食習慣的改變,有越來越多人有心血管方面的困擾,特別是抽菸、三高、肥胖等高危險群,稍一不注意,就可能會引起腦中風、心肌梗塞等問題產生,千萬不可小覷;這些高風險族群應定期檢查心血管,確保健康。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學影像部一般診斷科主任藍功堯指出,該院健康管理中心曾收治1名菸齡約有50年的68歲施先生,因平時抽菸偶爾會出現胸悶,所以每當症狀出現時都不以為意,直到去年爬樓梯,差點喘不過氣來,才到醫院做檢查,經由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患者的心臟血管有嚴重的粥狀硬化及堵塞現象,且心肌嚴重缺氧,因此,在醫療團隊的建議下,患者接受藥物治療及心導管支架置放術,在心臟裝了9支心導管支架,目前冠狀動脈已沒有明顯再狹窄狀況,胸悶症狀也恢復正常。不過,病人置放冠狀動脈血管支架後,應定期追蹤檢查,避免心血管再阻塞,目前可透過新式超速雙源電腦斷層掃描、傳統電腦斷層掃描,或心導管血管攝影等做檢查追蹤。
藍功堯說,目前國內心血管疾病有年輕化趨勢,引起併發症可分為3種,第1種血管窄縮造成血流不足,心肌供氧量減少,就會容易引發胸悶、腦中風等;第2種血管擴大形成血管瘤,造成血管破裂出血;第3種血管異常,一旦受到外在刺激如過冷、情緒激動時,就會引發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堵塞血管,造成心肌梗塞。
|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學影像部一般診斷科主任藍功堯介紹低輻射超速雙源電腦斷層掃描。(歸鴻亭攝影) |
越來越多心血管發病的病人並未出現明顯的心血管危險因子,藉由北醫附醫引進低輻射超速雙源電腦斷層掃描(DSCT),輻射劑量僅0.5毫西弗,只稍高於一般正面與側面胸部X光劑量,就可偵測出2mm病灶;3D立體清晰影像則能提高肺癌篩檢率,幫助民眾早期診斷出可疑病灶,並做長期低劑量的追蹤,可以偵測病人潛在的早期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提高醫師判讀的準確率,進而積極的施予治療,但是對於孕婦,或是洗腎患者,則不建議使用。
黃群耀提醒,年齡65歲以上、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抽菸、家族史者,都是冠狀動脈血管粥狀硬化的高危險族群,建議2至5年檢查一次,平時飲食應清淡多蔬果,養成規律運動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