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碧娜鮑許:"不在乎人如何動,關心的是人因何而動"


新網記者黃琳茵台北特稿
2015/3/4 下午 06:26:08 / 文化藝術

 2009年,在萬千世人的驚愕之下,一顆在舞蹈界大放異彩的絢爛星光碧娜‧鮑許(Pina Bausch)因癌驟然離世,然而,她的遺風依舊感動著這世上芸芸眾生的心靈。應國家戲劇院之邀,碧娜‧鮑許烏塔帕舞蹈劇場攜帶《巴勒摩、巴勒摩》(Palermo Palermo),6度訪台參加2015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

碧娜‧鮑許烏塔帕舞蹈劇場攜帶《巴勒摩、巴勒摩》舞作第6度來台。(歸鴻亭攝影)
 此次作品依舊可見碧娜.鮑許慣用的蒙太奇手法:舞作之初,偌大的舞台上矗立著7噸重醒目的空心磚牆,而正當觀眾凝神細視、不明所以時,火光乍現、磚牆崩毀,隨後6位鋼琴師上台賣力演奏著柴可夫斯基的鋼琴協奏曲,樂音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西西里宗教遊行的吹管樂,而舞作的基調也隨之變化。這一切改變皆轉瞬即至,且毫無脈絡可循,然而這看似無關的片斷實是隱含著鮑許的巧意與對人性的叩問。

 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李惠美表示,除了演出震撼人心外,場景的構成與道具的使用也同樣費盡思量。國家戲劇院為了重現磚牆倒塌的磅礡場面,努力克服技術困難,精準算出磚牆的載重,使得這齣舞作能原汁原味地呈現在觀眾面前,可謂台灣劇場演出的一大創舉。

 或許有人會質疑在舞台上使用數噸重磚牆的安全性,不過舞蹈總監盧茨‧福斯特(Lutz Förster)強調,他們並非想把舞者暴露於危險之中,而是因為清楚知道在不同的場地如草地、砂地等,會給舞者帶來不一樣的心境、不一樣的情緒反應,進而衍生出不一樣的舞蹈動作。對於未來展望,盧茨‧福斯特雖語帶保留,但也表示他們會維持現有表演,並嘗試不歇。而舞台設計彼得‧帕布斯特(Peter Pabst)亦在現場分享發想磚牆背後的故事,他說,一日深秋他與鮑許正坐在舞團的排練場,苦苦思索此劇的呈現方式。當時柏林依舊兩分,望牆發楞的鮑許對上深思不語的彼得,在舞台上使用磚牆並將之推倒的想法就在一片靜默中應運而生。

 作為80年代著名「城市系列」作品之一的《巴勒摩、巴勒摩》,屬於碧娜.鮑許的早期作品,在情感表達上較為濃重,整體氛圍較為冷冽,常常使得表演者在劇作結束後還兀自沉溺在情緒之中,無法抽離。參與舞團演出的台灣舞者余采芩表示,此次舞碼與過往不同,舞作所要傳達的訊息更為沉重。

自左至右為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李惠美、碧娜鮑許烏塔帕舞蹈劇場舞蹈總監盧茨‧福斯特、台灣舞者余采芩與舞台設計彼得‧帕布斯特。(歸鴻亭攝影)
 一向被視為是德國舞蹈巨擘,也是現代舞教母,碧娜.鮑許與「舞蹈劇場」(Tanztheater)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是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舞蹈家,過去18年來,在國家兩廳院邀請下,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6度訪台,演出包括1997年《康乃馨》(Nelken)、2000年《交際場》(Kontakthof)、2007年《熱情馬祖卡》(Masurca Fogo)、2011年《水》(Água)、2013年《穆勒咖啡館》(Café Müller)及《春之祭》(Frühlingsopfer)。

 這齣風格特別、表達有力的《巴勒摩、巴勒摩》3月5日至8日將在國家戲劇院上演。此次展演,甫開賣便受到舞迷熱烈注目,票券銷售一空,昨日特別加賣260張也已只剩約百張。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文化藝術
專題:黃琳茵 日期:2015/3/4 下午 06:26:08
關鍵字:碧娜鮑許,國際藝術節,蒙太奇,李惠美,余采芩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黃琳茵報導
黃琳茵報導列表
淬鍊實力30年 許宗煒出書現身談藝術收藏藝術
文化藝術 2015/3/6 下午 08:16:30
食安研究突破 日食1包大薯罹癌風險增500倍
醫療保健 2015/3/6 下午 05:31:16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2024臺文基地作家駐村甄選開始
經史子集 2024/4/23 下午 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