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國研院海洋中心建置完成環台岸基海洋雷達測流系統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5/3/10 下午 05:15:51 / 科技新知

 台灣是海島國家,位處連結南海與東海交會的西太平洋邊隅,海洋觀測與研究相當重要。

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心副研究員賴堅戊介紹「台灣四周海域表層海流即時觀測平台計畫」。(歸鴻亭攝影)
 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進行「台灣四周海域表層海流即時觀測平台計畫」,6年間於台灣沿海建置了17座海洋雷達,今日發表完成「環台岸基海洋雷達系統」(Taiwan Ocean Radar Observing System, TOROS),可逐時提供台灣周遭約150公里範圍內、相當於5.4倍台灣島面積大小海域的表層海流資訊。

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羅清華強調必須加強海象環境長期監測的工作,以達成海洋立國的願景。(歸鴻亭攝影)
 國研院院長羅清華表示,台灣附近還包括黑潮主流、中國沿岸流與南海海流等主要洋流,且夏、冬兩季的流況不同,這些海洋物理特性深深影響著台灣的氣溫、濕度等氣候條件,同時也影響了航海、漁場及海洋能源開發等經濟活動,這樣複雜且影響甚巨的海洋環境,使我們必須加強海象環境長期監測的工作,以達成海洋立國的願景。

2015年1月剛建置完成的新北市貢寮區馬崗測站可偵測的範圍。(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提供)
 傳統上人們透過漂流浮標、錨碇浮標及研究船執行海洋海象觀測任務,然而這些海上作業不僅因為海象變幻而增添風險,觀測成果亦僅侷限於觀測設備通過的測線上,而且所費不貲。因此,在1980年代後期,世界各國紛紛將雷達技術導入海洋環境監測應用,以超視距海洋雷達建置大範圍、長時間、全天候、低成本的觀測平台。雷達會發射電波訊號至觀測區域,再接收來自觀測區域的回波訊號並加以分析,即可偵測物體之距離、方位、高度、速度、大小等資訊,其功能如同人體的眼睛和耳朵。

 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賴堅戊介紹,2009年該中心成立之初,即展開「台灣四周海域表層海流即時觀測平台計畫」,在海巡署、國產署、軍備局、工業局、墾管處、東管處、海博館、新北市等機關協助提供適當場址下,在長1,200公里的台灣海岸線沿線,平均每70至90公里設置1座,6年間於台灣沿海建置了17座海洋雷達,完成TOROS建置,讓我國海洋雷達數量達20座,數量居世界第4、密度全球第1。

即時環台海流觀測成果圖例。(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提供)
 賴堅戊指出,TOROS可有效觀測台灣周遭19萬4,608平方公里面積,相當5.4倍台灣島面積海域表層海流資訊,協助海洋污染防治、海洋遊憩風險管理、海洋資源探勘與海洋科學研究等,未來將開發海嘯波傳遞預警功能,提供1、2百公里外海嘯波觀測訊息,因應馬尼拉海溝發生地震可能引發的海嘯。

 他說,根據雷達傳觀測數據,導入模式後,可以讓氣象預報更精準,也能預測洋流方向,有利海難搜救等作業。2014年6月在墾丁建置好3座雷達,發生遊客在南灣落水事件,TOROS團隊接獲海巡署求助電話後,以該資料推估遊客仍應在南灣海域並向核三廠取水口方向漂流,之後果然在附近尋獲失踨者,相信未來若能將TOROS的資訊正式導入海巡署的海難搜救系統,必能有效提升搜救的效率。

賴堅戊與他負責的「台灣四周海域表層海流即時觀測平台計畫」屏東海域模型。(歸鴻亭攝影)
 賴堅戊表示,海洋中心TOROS團隊將以環台海洋雷達觀測系統為基礎,努力提升系統精確度與穩定度,並致力發展波浪資訊的分析技術及波流短時預報功能。此外,海洋中心更將持續進行跨平台整合,使前瞻科研成果可以應用在科學研究、海洋事務管理等面向,並嘗試轉譯成普羅大眾所能理解的資訊,提供民眾海洋遊憩活動的規劃,使海洋中心的研發成果得以發揮具體的應用價值。
頻道:資訊科技 分類:科技新知
專題:歸鴻亭 日期:2015/3/10 下午 05:15:51
關鍵字:國研院,海洋中心,雷達,TOROS,羅清華,氣象,洋流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歸鴻亭報導
歸鴻亭報導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