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羅大佑今談"我的時代,我的歌"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0/12/4 下午 07:55:41 / 經史子集
中山堂光復廳坐得爆滿,從二年級到八年級,都來參加龍應台文化基金會舉辦的「國際名家論壇」,一睹龍應台與羅大佑的丰采。
|
龍應台(右)談"我的時代",羅大佑(左)唱"我的歌"。(歸鴻亭攝影) |
龍應台開宗明義揭櫫要培養年輕人的思想深度、開拓新一代的國際視野,邀請羅大佑的目的是認為,台灣有一種歷史還沒得到好好整理和重視,就是當代文化史,他可以代表這個時代。
她接著就糗「華語流行音樂教父」羅大佑唱歌駕輕就熟,要他講話可是緊張得睡不好覺,特別準備好酒,只要他說不出話來時,就灌上一杯。
不過,羅大佑根本不是真緊張,老神在在一開場就唱起《綠島小夜曲》,對他來說那就是兒時對台灣社會的記憶。印象一直停留在「椰子樹的蒼蠅」的困擾,直到搞清楚原來是「椰子樹的長影」,他與台灣都從1950年代成長到1960年代。
這場羅大佑主講的「我的時代,我的歌」,龍應台表示她是南部漁村的外省小老百姓,羅大佑則是本省有錢子弟,羅大佑說,1969年阿姆斯壯登陸月球時,他的「老嬉皮」醫生父親花錢買鼓來當作運動,玩三天就擺著,就成他的音樂啟蒙,他還柪老爸贊助新台幣60萬元,讓羅大佑可以到日本使用最新的錄音器材來灌唱片。
|
羅大佑(左)談得起勁,龍應台(右)聽得入神。(歸鴻亭攝影) |
1970年代,台灣社會歷經美麗島事件,中美斷交,林宅血案,羅大佑說,這些歷程使他創作出《蒲公英》,他吸收了校園民歌的作詞風格,同時又向這種風格注入了更多人文意義,於是他拿起吉他自彈自唱創作這首歌的最早版本。
到了1980年代,羅大佑已經是集作詞、作曲、演唱於一身,成為台灣、大陸、香港人共同的集體記憶,當時國民黨的愚民宣傳使他認為施明德是個大壞蛋,羅大佑寫的《明天會更好》曾傻傻的被國民黨拿來作為選舉宣傳歌。
龍應台馬上回應,那時使她聲名大噪的《野火集》抵抗國民黨,原來羅大佑在為國民黨寫宣傳歌。不過,羅大佑終於知道施明德不是壞人,然後1988年蔣經國過世,大時代將他帶到了1990年代。
最後羅大佑唱了《愛的箴言》,「愛是沒有人能瞭解的東西,愛是永恆的旋律,愛是歡笑淚珠飄落的過程,愛曾經是我也是你」,這時的他已經成熟,時序也終於到了廿一世紀。羅大佑這時的心態是,生命要充滿希望,今天活得要比比昨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