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藍眼淚"美景 登上美國NASA每日天文照片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5/4/27 下午 08:29:03 / 生態環保
在春夏之交季節,馬祖4鄉5島海濱夜晚海浪的拍打下,會出現螢光色的藍點的海上奇景,整個海岸線像是一片藍色海,又彷彿是浩瀚的銀河星空,被稱為「藍眼淚」。
 |
美國太空總署的每日天文照片刊出馬祖的「藍眼淚」奇景。(歸鴻亭翻製) |
4月24日美國太空總署(NASA)官網的每日天文照片,刊出攝影師安德列歐(Rogelio Bernal Andreo)在馬祖拍攝的藍眼淚照片,悠悠藍光圍繞著礁石海岸,簡直就是夢幻仙境。
刊登在NASA官網的藍眼淚照片,除了可清楚看見滿天星斗與壯觀的銀河,照片底部則顯現海平面上的藍眼淚奇景。安德列歐在圖說上解釋,藍眼淚是海中的大量渦鞭毛藻造成的赤潮(red tides)現象,在海浪的帶動下,受到衝擊沿岸礁岩的刺激,發出淡淡的藍光。
安德列歐也在他的Deep Sky Colors臉書上公布兩張馬祖「藍眼淚」的照片,他說明要用相機拍攝難以捉摸的小型海洋浮游生物,必須使用長時間曝光的技巧。
 |
Deep Sky Colors臉書上公布的另一張馬祖「藍眼淚」的照片。(歸鴻亭翻製) |
「藍眼淚」通常在每年4月至8月間出現,最盛期是4月與5月,直到7月結束,但因為屬於生物自然現象,所以為期長短不定,民眾想親眼目睹「藍眼淚」的奇景,可以到馬祖東莒的福正沙灘、猛澳港,北竿橋仔、芹壁沙灘或塘后道沙灘,南竿津沙沙灘、仁愛鐵堡等海岸,在月缺時能夠看到的機率比較大。
渦鞭毛藻的葉綠體所呈現的水華(blooming)顏色十分豐富,紅、橙、黃、綠、藍、棕都有,「藍眼淚」是當雨天過後,陸上的雨水將含鐵的腐質酸滲入海岸,提供渦鞭毛藻孢子萌發所需的營養,再加上陽光充足,渦鞭毛藻因趨光、以及潮水與湧昇海流,而大量浮上海面群集造成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