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犬劇場"我要乖乖的活著" 探討深層社會狀態
新網記者楊佳宜台北特稿
2015/6/3 下午 07:17:16 / 文化藝術
由烏犬劇場主辦的劇作《我要乖乖的活著》,經過兩年的籌備,即將在6月5日在牯嶺街小劇場正式首演。以「乖乖」這個語意為整個主軸,導演彭子玲長期對社會關注,她認為「乖乖」是處境,從小的教育就是教導我們要乖乖,父母希望我們乖乖念書,乖乖的順從他們為我們安排的人生,然後,要乖乖賺很多錢,把自已當成是一個工具。
 |
由烏犬劇場劇作的《我要乖乖的活著》綵排。(歸鴻亭攝影) |
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已的樣貌,有個人獨特的生命。如果用乖乖的活著來當作人生的目標,那生命的意義究竟在哪?每個人都乖乖,而後這些乖乖的束西內化在我們最深層的心裡,然後憂鬱、恐慌,難道這就是我們的人生,一個黑與白的人生。
由乖乖背後衍生出的質疑為出發點,作品中提出了更深層的關心,3位演員用狂想的方式,在劇中所呈現一些被束縛又想掙脫開來的心理狀態,讓觀眾體認生命中不同世代,不同國家,綁住人的東西究竟是啥麼。
 |
《我要乖乖的活著》導演彭子玲說明該劇創作背景。(歸鴻亭攝影) |
彭子玲說,「在創作我要乖乖的活著最初,是對這時代的生命充滿了疑問與困惑。」當然,她認為,一部戲不會有所答案,但是如果能夠從戲中再提出許多的問題和盲點,那就不僅是藝術美學的表演,更是能彼此對話的空間。
就如同烏犬劇團創團宗旨,彭子玲強調,我們希望喚起人在真實世界被擠壓的記憶,並持續地實踐與行動,開啟「人」身上更多的能動性,同時透過戲劇將片段開展,以劇場儘為反映迴身的空間,在時空兩個維度的參與下,拼湊起別人踩過去都來不及的生命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