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2015年新點子舞展 董怡芬"Play Me我不是我"


新網記者楊佳宜台北特稿
2015/6/4 下午 07:29:18 / 文化藝術

 2015年新點子舞展邀請青年編舞家董怡芬於6月5至7日在實驗劇場發表作品,帶來她發展多年的「身體X聲音『我』系列」作品第三部曲《Play Me我不是我》。

2015年新點子舞展帶來青年編舞家董怡芬發展多年的「身體X聲音『我』系列」作品第三部曲《Play Me我不是我》。(楊佳宜攝影)
 在沒有固定文本或情節脈絡情況下,董怡芬企圖實驗「動作語彙」如何傳達給觀眾,選擇以「遊戲」概念來貫串全場,而整個舞作實則想表達台灣人的現況,及董怡芬對這個社會的觀察與想法。 

 董怡芬表示,這一系列第一部《我沒有說》及第二部曲《我不在這》,觀眾可以感受到作品中「動作如何說話」的企圖跟意境,「麥克風」是這個系列一個重要的角色,有時它扮演製造聲音的角色,有時則是收音的角色。發展到2015年的第三部曲《Play Me我不是我》,仍舊在實驗「身體」與「聲音」的關係,卻拋出更社會性的問題:「如果我們扮演的從來都不是真正的自己,那『我』究竟是誰?」而麥克風在《Play Me我不是我》中,仍舊有力的發聲,它象徵話語權,同時也象徵權力,「有遊戲規則就有指令,要用指令就要用到語言,在這個作品裡,我的設計是拿到麥克風的人才有說話權,才能下指令。」 

 如同英文「Play」的意思,這是一個「玩」出來的作品。從小到大,遊戲伴我們成長,即便遊戲裡滿是莫名其妙的規則,如紅燈不能動、被綠燈救了才能動這些不合邏輯的規則,帶給我們童年時期許多歡笑。當我們隨年齡成長,生活中符合「邏輯」的規則不斷增加,但是愉悅卻越來越少,在這些規則與權力下,「我」還會是「我」嗎? 

董怡芬說明以「遊戲」概念來貫串作品全場,而整個舞作實則想表達台灣人的現況,及對這個社會的觀察與想法。(楊佳宜攝影)
 《Play Me我不是我》舞台上使用了大量的椅子,「椅子就代表了一個位子」,董怡芬說,舞台上的搶椅子遊戲,令人不禁聯想起社會上經常見到的支配權爭奪戲碼。然而回到舞台上,它反映出人在生活中面臨語言、規則、指令、勝敗時的反應。因此表演者在《Play Me我不是我》中是一種有機的存在,非常有趣即時的回應這些遊戲指令,在舞者董怡芬、黃芃睿;演員王靖惇、呂名堯,與音樂跨界舞者劉俊德,根據他們過往的經驗,頭腦思考過語言、指令後,反推回去實踐在身體上。 

 《Play Me我不是我》舞者們在「遊戲」看似揶揄、輕鬆的趣味之下,用盡心思試探彼此,顯示出各自不同的應對處理,這場「遊戲」,娓娓道出了人與人之間的權力結構關係。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文化藝術
專題:楊佳宜 日期:2015/6/4 下午 07:29:18
關鍵字:董怡芬,遊戲,新點子舞展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楊佳宜報導
楊佳宜報導列表
百老匯愛情音樂劇"美女與野獸" 8月首度來台
文化藝術 2015/6/22 下午 06:36:17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