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外亞維儂藝術節 台灣5團隊將赴法一展身手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5/6/22 下午 07:18:19 / 文化藝術
法國著名的外亞維儂藝術節(Festival d’Avignon OFF)將於7月4日至26日在法國亞維儂舉行,今年台灣共有在劇場、8213肢體舞蹈劇場、冉而山劇場、驫舞劇場及河床劇團5團隊參與盛會。
 |
今年台灣有5團隊參與法國著名的外亞維儂藝術節盛會。(歸鴻亭攝影) |
文化部長洪孟啟表示,小劇場是台灣藝術的特色,且在所有華人地區是最具有創作自由的地方,文化部一直努力將台灣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推向國際,希望台灣藝術團體與國際接觸後,可以帶回新元素、再創發。
法國在台協會學術合作與文化處處長博凱指出,儘管台灣和法國歷史背景不同,在藝術上卻容易相互理解,因為台灣和法國都重視文化,在相似的基礎上有多元性,也都有自由的創作空間。有法國導演與2位法國編舞家曾到台灣交流,若台灣有任何想與法國交流的想法,法國在台協會願意協助。
 |
8213肢體舞蹈劇場《視域無度(選粹)》透過充滿原始能量的舞者肢體來敘述一段無疾而終的感情故事。。(歸鴻亭攝影) |
以「在即是當下,創作是生活碎片的重組」做為身體語彙創作軸心的在劇場這次推出《再見吧!!兔子》(Tschüss!! Bunny)乙劇;透過德文與中文劇名的諧音聯想,用詼諧的舞蹈劇場形式,探討道別與重生的嚴肅人生議題。
8213肢體舞蹈劇場要呈現給亞維儂觀眾的則是一齣與旅行體驗有關的實驗舞蹈劇場《視域無度(選粹)》(Unlimited soul)。編舞家孫棁泰將多年國際駐村與生活經驗反芻化為舞步,透過充滿原始能量的舞者肢體來敘述一段無疾而終的感情故事。
 |
由原住民與漢人共同創作的冉而山劇場演出《彌莎.禮信》。(歸鴻亭攝影) |
冉而山劇場是一個由原住民與漢人共同創作的劇場,這次帶來亞維儂的劇碼《彌莎.禮信》(Misa-Lisin)曾經於去年的愛丁堡藝術節中獲得泰晤士報與蘇格蘭人報的極佳讚譽。"Misa-Lisin"是臺灣阿美族對一年四季祭儀的泛稱,表演以阿美族古調的吟唱作主軸,搭配族群弒父神話與充滿張力的儀式樂舞來刻劃原住民族處身現代社會的身心狀態與生命處境。
驫舞劇場推出的年度新作《自由步》(FreeSteps),從2011年起自行展開舞步探索系列的編舞家蘇威嘉表示,創作的概念是要「藉由舞者的身型、舞步、律動、情緒、節奏來提供觀舞者想像力的空間。舞者們的體力、技術、感受是這個演出的血肉和靈魂。」
 |
在劇場推出《再見吧!!兔子》用詼諧的舞蹈劇場形式,探討道別與重生的嚴肅人生議題。(歸鴻亭攝影) |
河床劇團則帶著「米系列」第4部曲《摘花》(Rêves de riz)重返亞維儂。這次是河床劇團第4次參與外亞維儂藝術節,作品曾獲當地普羅旺斯報評為「外亞維儂藝術節Top 20口耳相傳的好戲」。《摘花》是擅長結合視覺與表演藝術的意象劇場手法的河床取才自梨園戲傳統劇目《董永》的其中一折,並融入臺灣著名南管劇團江之翠的南管樂舞,試圖創造出全新的表演典範。
另外,為了讓民眾近距離一探臺灣團隊赴法的精采演出,6月23日至7月19日將於台北牯嶺街小劇場大廳舉行「臺灣5團隊前進2015外亞維儂藝術節小型特展」,無法親身參與藝術節的民眾,也可藉由欣賞此特展,感受遠在法國南部藝術盛會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