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藝術節推出德國當代戲劇"雨季"輕鬆詼諧探討生死
新網記者鄒孟芸台北特稿
2015/9/2 下午 08:47:48 / 文化藝術
臺北藝術節今年由德國編劇安雅.希苓(Anja Hilling)、導演丹妮耶拉.克朗茲(Daniela Kranz)與楊景翔演劇團所帶來的《雨季》,將於9月3日至9月6日在台北水源劇場上演6場。
|
臺北藝術節今年推出《雨季》,以輕鬆、詼諧的方式探討生死。(歸鴻亭攝影) |
以執導當代作品聞名的德國導演丹妮耶拉.克朗茲表示,劇作家安雅.希苓作品設計的故事情節、細膩的文字,是讓她最感著迷之處,此次應邀來臺執導的《雨季》,更是她生涯至今,執導德國劇作家安雅.希苓的第4個作品。
《雨季》的故事是從一場車禍,連接起兩個瀕臨破碎的家庭,進而探討人生面對生死的普世意義。雖然主題談的是關於生死較嚴肅的人生課題,但丹妮耶拉.克朗茲選擇以輕鬆、詼諧的方式呈現,利用走位、畫面美學、音樂,帶領觀眾從看戲的節奏,體驗故事裡找尋生命的另外一種出口。另外,這次的舞台有5座不同造型的房子,舞台設計靈感來自於導演過往演出劇照裡的房子、以及颶風過後,人們坐在一半泡在水裡的房子屋頂等候救援的照片,象徵劇中人為了延續生命而努力生存的概念。
丹妮耶拉.克朗茲認為劇場裡就是要有空間、文本、演員,無論跨國與否都是相同的,在德國通常都有很大的體系在支撐著,但在台灣沒有體系支撐的條件下,花費了許多資金以及心力在這齣劇上。
|
《雨季》從一場車禍,連接起兩個瀕臨破碎的家庭,進而探討人生面對生死的普世意義。(歸鴻亭攝影) |
談到這次與徐堰鈴、朱芷瑩、楊景翔、蔡佾玲、程鈺婷5位臺灣演員合作,丹妮耶拉.克朗茲說,初期因為彼此文化不同、經驗不同,加上需要透過翻譯的緣故,整體的排練節奏花了較多一點的時間,即便如此,重點依舊擺與演員們的相遇、激出的火花,才能為現在的各位表演,跟這批演員合作,對他來說是相當美的回憶。
另外,丹妮耶拉.克朗茲也特別對5位演員的身體素質讚譽有佳。她提到臺灣演員除了身形輕盈結實,同時對自己的身體掌握度也很高,也因為如此,不刻意型塑風格的她,在排練過程中,也會要求幾位演員身體「偶爾可以失控一下」,把人物設定等等都拋開,嘗試一些大膽的想法,雖然劇中的臺詞相當多,但情感不需透過語言,反而可透過身體來傳達。而楊景翔演劇團的藝術總監楊景翔更是繼2012參與創作社《拉提琴》相隔近3年之後,再次以演員的身份登上舞臺。
|
《雨季》以輕鬆、詼諧的方式呈現,利用走位、畫面美學、音樂,帶領觀眾從看戲的節奏,體驗故事裡找尋生命的另外一種出口。(歸鴻亭攝影) |
楊景翔表示,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交流經驗,也體驗到因為工作方式的不同,在排練的過程中,對於處理導演工作方式也有新的理解。
面對即將在台首演的《雨季》,對丹妮耶拉.克朗茲來說在首演的前一天是最敏感的時候,因為排演只有到演出結束的那一刻才算真正結束,她期許大家可以進場給予工作團隊支持並且細細品味劇中想傳達給觀眾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