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盡頭如何告別? 安寧照顧珍惜每天活得精彩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5/9/21 下午 07:38:34 / 公益慈善
生命終了前希望怎麼度過?一名肝癌末期患者,在得知病情已經不可逆,選擇不再接受無效醫療,在醫護人員、家屬協助下,返家辦了一場「生前告別式」,與鄰居、朋友、家人逐一說話敘舊,安然與親友好好告別,5天後安然離世。
|
台灣安寧照顧協會呼籲生命終了前民眾接受安寧緩和照顧,選擇生命的舒適與尊嚴,而非無限延長性命。(歸鴻亭攝影) |
愈來愈多民眾願意接受類似這樣的安寧緩和照顧,選擇生命的舒適與尊嚴,而非無限延長性命。台灣安寧照顧協會理事長、新竹馬偕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邱世哲表示,安寧照顧已為國人普遍接受,從10年前開始推廣健保IC卡安寧註記,完成註記人數逐年成長,第一年為5千人、第二年為7千人,至今每年約有6萬人,預估截至今年9月,登記人數達30萬人以上,全台已有85家醫療院所提供安寧病房、居家及共同照護等服務,台灣的生命末期照護品質更名列亞洲第一。
邱世哲指出,安寧緩和照顧絕不是等死,在延長生命與活得有尊嚴之間,可以取得平衡,並思考愛與死亡並不衝突。過去許多人誤以為安寧照顧就是「放棄」,現在愈來愈多民眾可以接受這個概念,也願意簽署同意書,在健保IC卡上註記相關資訊。
台灣安寧照顧協會祕書鄭旭清指出,簽署年齡層多半集中在50至65歲,女性多於男性,推測應與這個年齡層的人較常因慢性疾病就醫,接受相關宣導管道較多有關。其實安寧並非臨終,生命的最後絕不是日子倒數,而是珍惜每一天,讓自己能活得精彩。
|
台灣安寧照顧協會理事長邱世哲認為安寧緩和照顧絕不是等死,在延長生命與活得有尊嚴之間,可以取得平衡。(歸鴻亭攝影) |
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副教授吳庶深常以看電影方式將生死議題在課堂上與學生討論,對家人也是透過每週固定家庭電影院時間,與孩子們一起討論生死。他說,許多事故發生的突然,如八仙塵爆、車禍意外、天災事故,生命一下就消失了,往往在無意間親人永隔或朋友分離,這是生命的常態,而對於有限性的生命,更應讓其具有豐富性;活的精彩、自在,不要過一天算一天,要做想做的事情,只有當自我快樂時,才會感染他人,透過學習新事物,讓生命充滿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