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錫奇"亙古餘韻"畫展首都藝術中心開展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1/1/9 下午 11:36:54 / 文化藝術
五十年的創作歷程,李錫奇今日起至28日,在台北首都藝術中心舉辦「亙古餘韻」畫展,展出近年來「風起、水湧」與「本位、淬鋒」系列,作品包含漆畫與水墨。
 |
李錫奇與古月在"亙古餘韻"畫展。(歸鴻亭攝影) |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校長黃光男致詞時表示,藝術界不管年輕或年紀大的,對李錫奇的創作都有期待,從過去的風格一直蛻變到現在,很難想像他的作品會繼續發展到什麼形象,一個藝術家要不斷的肯定自己、也要不斷的否決自己,過程就是一種藝術發展,李錫奇在台灣四、五十年來做的就是這些事,他用黑的、白的、紅的與金的顏色,是中國的顏色、東方的顏色,西洋人與日本人都畫不出來,所以這些創作已經代表了中國文化中的精神。
首都藝術中心董事長蕭耀認為,李錫奇作品將中國失去的古老元素,在他的畫作中慢慢找回來,變成一個新的創作題材,希望這次展出能將這一系列作品完整呈現出來。
 |
自左上至右下為參加李錫奇畫展蕭耀、尉天驄、何肇衢與黃光男。(歸鴻亭攝影) |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教授尉天驄則指出,人其實都很俗氣,但李錫奇的畫看來不俗氣,一般的漆都給人商業、官僚、富貴味道,李錫奇一搞,漆的美感就出來了,畫中都有生命力,期望他繼續畫不俗氣的畫。
油畫家何肇衢說,他與李錫奇是同學,很早就注意他的創作,那時還是以版畫為主,演變到現在風格獨特,是很值得稱讚的,而他與詩人古月鶼鰈情深也是藝壇佳話,要李錫奇對老婆更好一點。
李錫奇對他自己的作品,創作上從來沒想到商業上的利益,畫到一個程度不能再畫下去也一定會轉變,這次展出百分之八十都是新作品,是他發現漆這種媒材之後,與中國傳統題材結合而成,很想創作大作品,是很愉快的事,但大幅創作很需要經濟能力,也很難推出去,所以現在的作品還不算大件。
李錫奇說,畫風從早期野獸派,到近年傳統文化本位,媒材由版畫到漆畫,在藝術創作上不曾停下腳步,此次「亙古餘韻」展出的作品,意義是為向過去創作過「遠古的記憶」系列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