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百件,牠們只有一件!" 請拒絕任何皮草產製品
新網記者杜宥彤台北特稿
2011/2/15 下午 07:45:50 / 生態環保
「你有百件,我只有一件!」這是中國大陸小獺兔被活剝皮死亡前可憐的心聲。
 |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說明大陸殘忍殺兔取毛的過程。(杜宥彤攝影) |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今日上午於台大校友社召開「公佈兔毛產製真相記者會」,公布兔毛產製真相調查,會中播放赴大陸中國河北拍攝的生兔活剝過程,並說明皮草成品殘留化學物質及重金屬隱憂,呼籲「我們有百件,牠們只有一件!每件皮草都殘酷!兔年穿兔皮草!」
該會抽查發現,中國大陸供應兔毛產製品占世界九成,每一年至少有1000萬隻兔子被屠宰,其中小獺兔被電擊昏厥、全身抽搐尚未完全死亡,就被血肉模糊活活剝皮,每件皮草都是殘酷殺兔取毛皮,而進口的台灣市面上皮草製品,無標示來源的高達九成,且真皮草往往比假皮草便宜。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表示,為了保持毛皮光澤、取皮完整性,工人不割斷獺兔的氣管,用電擊,暈過去的兔子被下刀,牠感到痛苦會甦醒、扭動掙扎,未死亡前就遭活活剝皮。
陳玉敏呼籲,保暖禦寒衣物材質很多,但對動物而言,那是牠們唯一的一件,把毛皮還給動物,請拒絕任何皮草產製品。
該會執行長朱增宏補充,皮草成品需經過藥物洗滌去脂、浸酸軟化、鞣製、硝染過程,是高污染產業,而其中生皮製成皮革過程,常使用鉻鹽來交聯膠原結構,鞣製過程中可能會形成六價鉻(Chromium VI),這種成份與皮膚接觸可能導致濕疹,嚴重時造成終生過敏的接觸性皮膚炎。
 |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在大陸拍攝殘酷宰殺活兔的鏡頭。(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
他進一步說明,前年起關注兔子的取皮過程,目擊大陸人工飼養的獺兔關在窄小的鐵籠,許多兔子脊椎骨彎曲變形、後腳生腳瘡發濃;腸炎或不明原因病死兔,屍體未被銷毀,同樣被取皮利用。
朱增宏說,含全部動物來源鞣製過的生皮,台灣海關進口的價格一公斤800元,目前台灣近3年未曾進口生毛皮,多進口製成品。
根據中國國家林業局2009年10月的統計,動物毛皮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45%,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毛皮服裝加工生產中心。而財政部關稅總局資料,2010年1至11月毛皮製衣著物、衣著附屬物及其他物品,向中國進口量3,240公斤,佔年進口量34.76%。
2010年8月德國日用品法規Regulation of the German Ordinance on Commodities(BGVO)第18號修正案,規範服裝、皮包、錶帶、椅套、頸掛包、皮製玩具等與人體長時間接觸之皮革製品,其中六價鉻含量不得超過百萬分之三。民進黨蔡煌瑯已提案修訂「商品標示法」,要求各式含有動物毛皮成份衣物、飾品,其標籤上需標明原料、材質和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