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搶救社會"繭居族" 田村毅:家族治療幫助破繭而出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5/10/7 下午 07:50:00 / 經史子集

 在日本,生理毫無異常,卻足不出戶、時間持續半年,逃避社會的人稱為繭居族(ひきこもり,Hikikomori)。西方認為繭居族有社會退縮症,台灣則有類似的恐懼人際關係而拒絕上學的拒學症。

在《東京都繭居族支援網》擔任總監的日本醫師田村毅,來台發表新書《搶救繭居族:家族治療實務指南》。(趙士尊攝影)
 長期關心青少年拒學問題的日本精神科醫師田村毅今日在他的《搶救繭居族:家族治療實務指南》新書發表會上說,從青少年到成年人,全球高度發展的國家,都出現了生理狀況沒有異常,但足不出戶,無法去學校上課、避免出社會就業、不願與人連繫的一群人,日本有超過100萬名繭居族,平均年齡30歲,佔年輕人口的1至2%,已變成一種社會問題。

 田村毅表示,繭居族和沉溺於某一領域的御宅族不同,後者是自願,不單純是喜歡窩在家裡的人,而是對特定領域有狂熱興趣者;前者則懊惱自己無法克服對人際互動的恐懼,深受繭居狀態之苦。繭居族跟啃老族也不同,繭居族雖是嚴重的社會問題,但這並不是一種精神疾病,當事人的身體和大腦通常很健康,只是需要一股力量,幫助他們重新接觸社會。

田村毅認為,繭居族擁有40多歲的身體,心靈仍像6歲孩子害怕面對陌生人。(許禕庭攝影)
 成為繭居族的原因很多,擁有過高自尊心、追求完美的人可能在跌倒一次以後就退縮不前了,曾遭受霸凌者也可能會拒絕回到學校或職場,日本社會複雜的人際關係與各種潛規則,也很容易讓人害怕社交。

 繭居族很難從醫學解讀,他認為,這些人智商、行為正常,卻害怕面對外面世界,可能是從兒童跨到青少年的這個階段,跨越的速度太快,致使無法接受、拒絕面對社會。日本家庭過分強調「男主外、女主內」,孩子只跟母親感情親密、卻與父親疏離。造成孩子只能模仿認同母親在家中扮演的角色,卻無法學習父親面對職場的社會能力,產生只能「家裡蹲」的繭居族。

如何幫助繭居族破繭而出,田村毅強調家人是窗口。(趙士尊攝影)
 如何幫助繭居族破繭而出,田村毅指出,家人是窗口;他長期研究「家族療法」,強調家人正向支持對繭居族的影響,尤其父親,若父親能夠與孩子建立良好關係,繭居在家的孩子就能在父親的帶領下,從封閉的家中世界邁向開放的外在世界。

 田村毅說,這並不是一種精神疾病,當事人的身體和大腦通常很健康,只是需要一股力量,幫助他們重新接觸社會。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經史子集
專題:歸鴻亭 日期:2015/10/7 下午 07:50:00
關鍵字:繭居族,田村毅,家族治療,御宅族,啃老族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歸鴻亭報導
歸鴻亭報導列表
2024臺文基地作家駐村甄選開始
經史子集 2024/4/23 下午 01:00:03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2024臺文基地作家駐村甄選開始
經史子集 2024/4/23 下午 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