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皮膚進化感受觸覺 義肢也能測知冷熱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5/10/17 下午 04:06:00 / 科技新知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用途是防止人體內的水分散失和細菌感染,人造皮膚(artificial skin)能夠幫助如被火紋身的患者重建。
|
《華盛頓郵報》報導,新開發義肢能夠像真的皮膚一樣感受到觸覺。(歸鴻亭翻製) |
根據《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報導,美國史丹佛大學科學家開發出類似皮膚的彈性材料,能夠像真的皮膚一樣感受到觸覺。
國內外義肢的相關研發已經持續數年,根據我國衛福部統計處2014年的資料,目前光是台灣就有近 40 萬的肢障人口。該報指出,這項技術運用彈性有機迴路,以及依施力大小轉換為數位訊號的專門壓力感測器。這種能套在機器手臂的人工皮膚可以分辨接收到的是輕觸,還是有力的握手。
|
史丹佛大學研究團隊在最新出版的的《科學》雜誌發表研究成果。(歸鴻亭翻製) |
史丹佛大學研究團隊在最新出版的的《科學》(Science)雜誌發表研究成果,模仿人類感官是一項很大的挑戰,在實驗過許許多多的材料後,發現塑成角錐狀微結構的奈米碳管(carbon nanotube)似乎可應付更大範圍的壓力種類。人類皮膚天生可以感受到任何東西,從輕柔的微風到被迎面飛來的球打到的痛。
史丹佛化工教授鮑哲南(Zhenan Bao)接受《華盛頓郵報》訪問時表示,這項科技可以率先運用在較簡單的裝置,如穿戴式健康監測用的「類皮膚感測器」,這個感測裝置提供反饋,有助避免高溫物品,或在握住易滑物品時,增加力道。
這項裝置能像一片繃帶一樣套在皮膚上,測量心跳或血壓等生命跡象,未來不排除可以運用在機器人身上,創造與人類更接近的科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