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 參展10年成效被質疑


新網記者杜宥彤台北特稿
2011/3/17 下午 08:44:24 / 文化藝術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2000-2010」將於3月19日至5月22日,在國美館展出,今日下午記者會上,建築學者郭肇立批評,「國家對此展場重視度不夠高」,政府「沒有組織、策略」,應該加強建築文化的外交。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2000-2010"記者會參加學者專家。(杜宥彤攝影)
 郭肇立表示,政府無深刻的策展、宣傳規劃,觀光局沒有派員參加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與其「花大錢去登台灣宣傳廣告」,不如將台灣參展經驗登在國際媒體上。

 文化建設委員會三處處長許耿修介紹,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創設於1895年,與德國卡塞爾文件展、巴西聖保羅雙年展並列為世界三大藝術展覽。我國自2000年首度參與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以來,迄今已6屆,累積10年的參展經驗。

 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黃才郎補充,10年的參展經驗,成就在於將台灣建築觀念自傳統土木施作的層次,提升至人文場域的對話。

 他說,威尼斯雙年展分兩條路線,一是視覺,一是建築,負責單位前者是台北市立美術館,後者是國美館,兩者都歸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指導之下。這次在國美館做文件式的呈現、氛圍式的再現和國人分享台灣參與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驕傲。

 黃才郎指出,初期是單一建築師的創作,後來是策展人籌劃,再到遴選建築的團隊參展。

郭肇立對台灣參加"威尼斯建築雙年展"10年成效質疑。(杜宥彤攝影)
 建築教育學者漢寶德則表示,建築是很難陳列展覽的藝術,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是呈現建築的觀念與精神。由於政治因素,台灣館與其他國家的展館未在一處,而是在威尼斯聖馬可廣場旁的普里奇歐尼宮;而在普里奇歐尼宮,對台灣來說,是能見度更高的位置,因為面對的不僅是國際建築界,還要面對觀光客。

 建築學者郭肇立強調,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在國際文化上、藝術上有顯著的地位,台灣應該妥善運用這個展達到最大宣傳效果,他要求外交部、觀光局、媒體三者應重視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郭肇立炮轟,「國家對此展場重視度不夠高」,政府「沒有組織、策略」,應該加強建築文化的外交。政府無深刻的策展、宣傳規劃,觀光局沒派員參加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與其花大錢去登台灣宣傳廣告,不如將台灣參展經驗登在國際媒體上。

 他說,普里奇歐尼宮是世界文化遺產裡約莫20坪的小空間,是監獄的訊問室,又因是古蹟很多地方不能更動,地面崎嶇不平,展場本身佈展是困難的。

 郭肇立建議,國美館複製一個一模一樣的空間,2年應該有足夠的時間,讓台灣下一屆的參展作品能夠更精確。

 2006年,台灣館由建築師阮慶岳策劃《微型城市》參展,參展建築師為劉國滄、黃聲遠、謝英俊,以及荷蘭建築師Marco Casagrande與挪威團體「3RW Architects」。

阮慶岳提到,其中只有Marco Casagrande的部份廣泛登在國際雜誌上,因為他與國際媒體有長期的互動,台灣參展建築師則全數消音。

他說,台灣館雖然不被放在正式空間,但它是和世界溝通的平台,希望平台能再拉廣,甚至台灣自己能建立展覽平台,讓台灣發聲,不能只是消極等待兩年一次的威尼斯建築展。

 阮慶岳提到,專心的建築師無法照顧到媒體,批政府「沒有讓台灣人瞭解我們在做什麼」。建築是十年來台灣軟實力的展現,台北是個迷人的都市,可惜無法自己發聲,幾乎都是搭著大陸的展覽在國際上露臉。

 建築師黃聲遠「表達年輕建築師的心聲」,他說,「作遊戲只是一個窗口,認識世界才是真的」,希望台灣持續跨步勿耽溺在舊傷口裡,「以個人意志為主導的作品觀已經過去了」。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文化藝術
專題:杜宥彤 日期:2011/3/17 下午 08:44:24
關鍵字: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杜宥彤報導
杜宥彤報導列表
50年代黑貓歌女 "白香蘭"傳奇流​芳
文化藝術 2011/8/5 下午 11:55:00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里仁推廣國產雜糧有成 獲農糧署頒贈感謝狀
產業經濟 2024/11/14 下午 06:10:06
排灣族手紋耆老李直英Liveges Rusiguwan辭世
回憶紀念 2024/11/13 下午 07: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