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聲音生物" 跳脫傳統的數位聲音裝置展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1/4/16 下午 11:15:54 / 文化藝術

 中國人的近代藝術發展,法國有趙無極抒情抽象,英國的林壽宇極限主義、李元佳的觀念藝術,美國則先有蔡文潁電子藝術,後有謝德慶行動藝術,逐漸引導到今日的數位創作藝術。

"Moids 2.0"的3位創作者由三原聡一郎代表來台佈展。(歸鴻亭攝影)
 新苑藝術今日起至5月8日展出「聲音生物」聲音裝置展,極前衛的表現出年輕藝術創作者跳脫傳統拿劃筆創作的窠臼,以科技數位作為一種將聲音當成藝術創作的呈現。

 策展人王福瑞表示,聲音藝術近年來伴隨數位藝術的發展,已有不少的創作者與展演發表,但仍欠缺有主體性的深入討論有關聲音藝術的議題。

 王福瑞介紹這次從日本前來的藝術家斉田一樹、三原聡一郎和Hiroko Mugibayashi的作品《Moids 2.0》,是透過數百個電子發聲元件偵測環境的聲音,當超過一定音量,電子發聲元件就會像群集發出像青蛙池塘或蟻丘音景般的聲音,此作品曾在德國ISEA2010展出。

王福瑞的"聲點 2.0"除視覺效果外必須走近才能聽到聲響。(歸鴻亭攝影)
 《聲點 2.0》是王福瑞這次的參展作品,他說,是由數百個喇叭所構成的作品,每個喇叭經由晶片運算而產生不同的音頻,像是我們在這時代意識感知與機器運算的流動,聽似如同在森林有無數聲點的互相流竄衍生,有如數百個頻道的聲響在空間中迴盪,透過數百如點的發聲體,大量高速、亂數控制的聲音點之流射,使欣賞者進入超驗的意識流動狀態。

 張永達則說明他的創作《相對性 +/- relativity +/-》,是以不鏽鋼、鐵搭配心型指向麥克風與電加熱器、電腦組成,靈感來自他在東京駐村期間,注意到冬季因熱脹冷縮而產生細微聲響的鋁製窗框,這些膨脹與收縮的活動,就發生在細微的溫度變化,這些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細微變化,經常不易察覺,透過特製的加熱裝置,內部的特殊結構在溫度的變化下,彼此間些微的伸縮,如呼吸般的韻律,會靜靜發聲。

 姚仲涵的《我會壞掉 I will be broken》是以電子材料與日光燈管來表現光線與聲音,從完全黑暗到閃爍強光,是以開關的頻率頻率,不斷產生光亮與其燈管觸發電流的聲音,經由耗損使用到壞掉,透露發聲的機件有其生命。

 這項跳脫傳統藝術表現的展覽,挑戰現代觀賞者對藝術發展的欣賞能力與評價,有待時間給予考驗。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文化藝術
專題:歸鴻亭 日期:2011/4/16 下午 11:15:54
關鍵字: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歸鴻亭報導
歸鴻亭報導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