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台灣京劇第一名旦魏海敏 今製作"文創之手"永留藝史


新網記者杜宥彤台北特稿
2011/4/26 下午 11:42:36 / 卓越菁英

 魏海敏梳理京劇的脈絡,18世紀之前400年,是崑曲逐漸鼎盛的黃金時期;1790年,徽班晉京;1840年,徽漢合流—徽劇與漢劇在北京合流為京劇,京劇受宮廷與貴胄府第喜愛,逐漸提昇地位。

魏海敏接受"鳳凰網"專業雕塑家林彥良取模製作"文創之手"。(高珮詠攝影)
 有台灣京劇第一名旦的魏海敏,今日在兩廳院一邊接受《鳳凰網》獨家專訪,一邊支持「文創之手」接受取模時分析百年京劇起落,她說,封建社會禮教束縛,一般女人不能看戲更別提學戲了,因此有乾旦藝術。民初,西方文化進入中國;1894年,梅蘭芳出生,他兩度去上海看到多樣化的舞台、演員,打開眼界,回北京後創新京劇,例如現在看到有腰身的戲服是梅蘭芳創的。 1927年《順天時報》票選出梅蘭芳與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並稱為「四大名旦」;明星出現,唱片、電影將京劇推上高峰,到抗戰時一度停頓,抗戰勝利後,京劇熱潮再現,民國後描述女性的故事大增。

 她解釋,乾旦藝術於民初因為企業家資助而形成流派,將女性的角色重新塑造,老生與青衣對立起來,「性別的不同,造成聲音、表情的不同」,男人扮女人需要刻意模仿,形成新的美學觀,「梅蘭芳比女人還像女人」,他扮相雍容華貴演出皇后、神仙、閨秀。程硯秋的嗓音不柔、個性烈,詮釋受迫害的女性,符合他的聲音。藝名白牡丹的荀慧生,以花旦為主,適合鄰家女孩兒的角色。尚小雲原習武生,以武功、武術為主,像《紅姑傳》、《青城十九俠》。

 回顧京劇在台灣的發展,她表示,京劇隨著軍隊傳到台灣,1948年顧正秋的劇團來到台北永樂戲院演出,局勢動盪,她回不去了,4年後結束在永樂戲院的演出。以後在由大陸來的軍人跟京劇愛好者支持下,軍中成立劇社,「因為民間沒有錢養劇團」,最重要的是空軍的大鵬劇團、陸光國劇訓練班,「我是海光國劇隊」。1995年軍中的劇隊解散,「因為榮民逐漸凋零,年輕人不懂戲。」

魏海敏接受"鳳凰網"獨家專訪談京劇百年興衰史。(歸鴻亭攝影)
 魏海敏指出,目前台灣只有國光劇團與臺灣戲曲學院兩所專門教京劇的學校,想當年國軍文藝中心一年有4到5季的演出,「我也是其中之一」。

 近代京劇在台灣重要的事件,她舉列,1986年當代傳奇成立,同年12月京劇和莎士比亞結合為《慾望城國》,推展到國外也才讓國人反思京劇內在與中國人的世界觀。2002年起,國光劇團請到王安祈擔任藝術總監,她將老的戲劇與現代文學結合;2006年,《金鎖記》打破所有京劇框架,打麻將、裹小腳、抽鴉片前所未見的內容搬到舞台上,被評為「驚悚劇」。2009年《歐蘭朵》是獨角戲,描述由男變女的一個歷經400年的生命。2010年《孟小冬》「京劇歌唱劇」形式呈現孟小冬;2011年的《百年戲樓》,可以看到王安祈以人文色彩關注社會現象,帶來審美觀的改變,結合現代情感的流露。

 她強調,「老戲是養分,大了、成熟才能創造自己的語言」;「梅蘭芳精神」—從小到60多歲不斷創造新戲。

 梅蘭芳之子梅葆玖為魏海敏的老師,她轉述,「老師一直說我很用功」,她希望自己精進再精進。

 相對於某些學者唱衰京劇,身為演員的魏海敏不憂慮也不認同京劇在兩岸是「黃昏」劇種,她說,世界絢爛無比,改變已不是難事。無論社會、政策大環境變遷,演員自我的要求及改變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魏海敏進一步解釋,京劇不是流行文化,自然是小眾市場,「兩岸對戲劇的發展是不經意的」,大陸是表面的推,傳說某省的領導一齣戲花了4000萬台幣去排,真實性存疑。「戲劇是文化事業,是慢慢浸潤、慢慢浸潤,要去播種而不是插一朵花,開一下就凋零」。「戲劇就是人生,它不會消失」,大陸人才是一大把,但是否有前瞻性?

魏海敏與"鳳凰網"專業雕塑家林彥良及陳忠信溝通取模"文創之手"技術。(歸鴻亭攝影)
 她說,每天演出京劇的年代已經過去了,現代多元生活,對於京劇這種需要多花時間去認識的劇種,在規劃推廣上需要付出更多。

 魏海敏提出,京劇應該回歸到過去由民間企業支持,「我們的京劇是獨樹一幟的」,「京劇不可能普遍,我們應該金字塔型的幫助劇團、訓練演員,尤其藝企合作,企業的盈餘可以用在藝術上。」

 她說,近幾年藝術、技巧、人生歷練都更成熟,最喜歡《金鎖記》、《歐蘭朵》、《孟小冬》扮過的角色,還想挑戰導演、西洋舞蹈等,開拓更多的可能,接觸更多的面向,京劇也是要跨越,跨越才能到達未來。

 對以印模粉取魏海敏的手模,她擺的是蘭花指,知道替她製作手模創作的是《鳳凰網》專業雕塑家,畢業於大陸八大美院之一湖北美術學院雕塑系,並在烏克蘭國家美術學院雕塑研究所第一名獲雕塑碩士,父親為交趾陶民族藝師的林彥良,很有興趣談到希望將她兩年前演出《樓蘭女》時,由獲得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的葉錦添設計的服裝雕塑起來,《鳳凰網》將專案進行。

 《鳳凰網》也將策劃這次大陸梅蘭芳嫡系傳人梅葆玖,下月來台與梅蘭芳同台演出時,一起製作「兩岸京劇傳承百年文創之手」,留為可傳後世之藝術作品。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卓越菁英
專題:杜宥彤 日期:2011/4/26 下午 11:42:36
關鍵字: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杜宥彤報導
杜宥彤報導列表
50年代黑貓歌女 "白香蘭"傳奇流​芳
文化藝術 2011/8/5 下午 11:55:00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臺北時裝週AW24"整裝.待發" 文化奧運鳴槍起跑
服裝飾品 2024/4/15 下午 0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