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諦觀百年文化變革與對應 林谷芳合十製作"文創之手"


新網記者陳宛君台北特稿
2011/5/2 下午 01:02:10 / 文化藝術

 「時代總是會改變,問題在環境改變後你的因應如何,禪的最基本的態度就是任何事物都藥毒同性,像砒霜一樣份量用對了就是藥,用過了就是毒,所以面對任何外在事物的改變重要的是本心、自心的對應,要看怎麼對應它。」

"仙風道骨"林谷芳接受"鳳凰網"獨家訪談。(歸鴻亭攝影)
 不論秋冬寒暑總是一襲素淨布衣,同時是禪者、音樂家、文化評論人的文化人林谷芳,在他的眼中,如何看待近百年來人文、藝術、科技的變革,而生命又該如何在這樣的變革中處之泰然?

 在林谷芳支持30年老友《鳳凰網》創辦人兼總編輯,製作「文創之手」前,依然隨性自在接受訪談。

禪話生命 生命的體踐與本能追尋

 走過一個世紀,經歷多少文化與科技的變革,來到這個瞬息萬變的世代。在這個所謂的資訊時代,我們又該如何滿足自我安頓與身心平衡的追求?「資訊,就是一切東西都概念化了。」林谷芳說,「一切東西都變成只是個訊息,訊息固然可以豐富我們的生命,但過多的訊息也容易讓生命成為一種浮誇、或者空洞,這個時候,就該去做一些跟你生命直接有關的事情。」

林谷芳談論文創本質。(歸鴻亭攝影)
 林谷芳提到,日本是一個非常重視手工藝的民族,手工藝做得好就叫「達人」。為什麼重視手工藝?因為他們相信親身操作,就有它的意義與價值。「很多東西他是親自、親身面對生命的感受,只有實際操作之後,那種行為本身才會跟生命產生一種很深刻的內在連結。」用精確的講法叫做「體踐」,就是身體力行,身體力行直接去接觸外在的事物,讓外在事物跟你做最直接的連接就有它的意義。

 而生命有沒有一個東西是我們持之以恆、不斷追尋的那個基點價值?「禪在裡面的觀察就是『自由』」。他表示,生命有三種本能,除了告子提出的「食」與「性」外,木村泰賢在《人生的解脫與佛教思想》一書還提出第三種本能—自由慾。

 林谷芳也認同木村泰賢所提出的觀點,「沒有生命就沒有自由,沒有同類我們就會感到不自在,自由就會縮減,所以,追尋自由是所有生命的第一個特徵,違逆這個特徵,生命就很痛苦。」


東方藝術 該用自己的系統來解釋自己

 對於現階段該如何將我們的傳統文化介紹給西方,林谷芳強調,第一點就是不能透過別人的東西來反映自己,你要講你自己,不能講琵琶類同西方的吉他,這樣他們就會用他們的角度來看,我們要讓西方人學會,要用東方的角度來看東方。

林谷芳選擇雙手合十提供"文創之手"雕塑的素材讓""雕塑家作為創作元素。(歸鴻亭攝影)
 談起藝術,林谷芳認為,中國藝術的最高境界是「極高明而道中庸」。極高明,最高超的部份別人做不到,道中庸,但是所談的東西,都是生命的核心,大家都能夠欣賞。「我們許多人把『雅俗共賞』四個字當成游移介在兩者之間不能言之高者,其實是不對的,它觸及『雅』觸及到高明的部分,觸及『俗』觸及到中庸的部分,所以在中國藝術一個好的作品,放在那裏大家都說他好,只是每個人心裡看到的面向完全是不一樣的。高者見其高,低者見其低。」

 林谷芳表示,要向西方來介紹東方文化,我們就該用自己的系統來解釋自己。「舉例來說,東方的樂器都會有強烈的生命性格,我會告訴他,我們的古琴就是高士,跟中國的隱逸文化有關,琵琶就是俠客,是專業藝術家行走江湖的樂器,笛子就是書生,而古箏就是娥女,我們文化的生命形貌非常明顯,為什麼生命形貌明顯?因為中國的音樂不會被音樂而音樂,所有的藝術一定跟生命的完成跟境界的提升有關,所以你會有文人的境界、會有俠客的境界、會有書生的境界。」


林谷芳製作"文創之手"時仍隨和與記者閒聊。(歸鴻亭攝影)
發展文創 原點勿違逆

 談到臺灣文創產業發展的方向,林谷芳有感而發,「文創產業很重要的一點是不能違逆其『神聖性』。」他舉例,媽祖有它一定的神聖性,但你會去拜媽祖公仔嗎?媽祖神像放在家裡大家會膜拜,但媽祖公仔不喜歡了可能用過即丟,這樣媽祖的神聖性就會被緩慢消蝕掉,這就是臺灣現在很大的盲點。「文化一定會有一些部份是不可被消費的,文創產業就是有一個原點,有了原點後面的文創就會出現,不能為了文創而把原點去掉。」

 林谷芳指出,若要將我們台灣傳統文化推展發揚出去,最好能具備三個要素,第一是文化的「神聖性」,追尋神聖是人類的天性,第二是文化是否能達到「極致性」,而最深的極致就是「唯一」,若不到極致至少要有文化色彩,譬如說台北有台北的氛圍,這個色彩是能夠被清晰看到的,具備了這三個要素才能讓人家看的到我們。

 「『唯一』有時色彩也可能達到,『極致』代表說他在這個美學這個文化系統是最高的,一個東西只要跟別人不同色彩就叫特質,但是不同到什麼程度,別人都無法鍥及或即便在同一個系統我還是比你高,這就叫做『極致』。」林谷芳補充,「另外,要讓別人看到它就有媒介的問題,不論是透過電子傳媒或是平面、口耳相傳,你自己的主體必須存在,不要用別人的系統來解釋你自己,只要用別人的系統來解釋你自己你就靠邊站了。」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文化藝術
專題:陳宛君 日期:2011/5/2 下午 01:02:10
關鍵字: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陳宛君報導
陳宛君報導列表
世界糖尿病日 7大錦囊協助病友做好血糖控制
健檢抗老 2012/11/13 下午 03:21:27
10月"華山藝術節" 展現表演藝術多樣風貌
文化藝術 2012/8/7 下午 07:14:03
深耕藝術行銷 璞玉新秀114件畫作將拍賣
文化藝術 2012/7/13 下午 02:54:24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2024大亞洲藝術聯盟協會鍾經新續任理事長
文化藝術 2024/11/17 下午 07:55:52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里仁推廣國產雜糧有成 獲農糧署頒贈感謝狀
產業經濟 2024/11/14 下午 06:10:06
排灣族手紋耆老李直英Liveges Rusiguwan辭世
回憶紀念 2024/11/13 下午 07: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