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礁危機 海洋生態亮紅燈
新網記者高珮詠台北特稿
2011/5/10 下午 04:47:36 / 生態環保
今年各地氣候異常,極端氣候不斷出現,墾丁珊瑚產卵期延後一個月,政府應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及漁業資源枯竭的情形,規劃設置海洋保護區以利永續發展和利用。
 |
生態環保團體今日開始進行今年台灣珊瑚礁總體檢。(歸鴻亭攝影) |
2011台灣珊瑚礁總體檢今天開跑,澎湖共生藻協會理事長陳昭倫指出,全球氣候異常現象日趨頻繁,迫使海洋生物除了要面對氣候變遷,還要承受人類過度捕撈或開發的壓力,因此需劃設海洋保護區,將人類干擾降至最低,幫助海洋族群有自然復原的空間。
陳昭倫表示,各國政府意識到海洋保護區的重要性,制定德班協定,目標是2012年前各國領海應有12%面積劃入保護區,目前台灣海洋保護區僅占領海面積5%,呼籲政府及各界正視海洋保育的重要性與迫切,儘速加快海洋保護區的劃設、落實保護區的執法及維護。
 |
自左上至右下為台灣珊瑚礁總體檢資深志工陳玄州、澎湖共生藻協會理事長陳昭倫、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台灣分會代表張麗芬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歸鴻亭攝影) |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認為,珊瑚礁生態系的健全及平衡,連帶影響其他生物族群數量的消長。民間單位自2009年開始為台灣珊瑚礁做總體檢,結果發現,2009年東北角、小琉球及蘭嶼的珊瑚覆蓋率皆不到3成,劣化情形明顯,去年小琉球劣化更嚴重,珊瑚覆蓋率不到10%。
2011台灣珊瑚礁總體檢招募具潛水執照民眾,運用國際通用的體檢技術,訓練志工將水底所見化成科學數據。預計將在東北角、台東杉原、基翬、綠島、蘭嶼、澎湖東嶼坪及小琉球7個地點進行調查,資料結果將提供國際珊瑚礁總體檢基金會。
歡迎民眾上
珊瑚礁總體檢網站查詢相關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