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太陽系第9行星將出現? 質量是地球10倍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6/1/22 下午 09:11:10 / 天文地理
自從冥王星(Pluto)於2006年被降格為矮行星後,人類認知太陽系只有8大行星。不過,美國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2名首屈一指的天文學家宣稱找到了「第9行星」(Planet Nine)。
|
《自然雜誌》報導,天文學家宣稱找到了「第9行星」。(歸鴻亭翻製) |
根據《自然雜誌》(Nature)報導,加州理工學院天文學家麥克.布朗(Mike Brown)和康斯坦丁.巴特金(Konstantin Batygin)在美國《天文學期刊》(Astronomical Journal, AJ)發表論文,指出雖迄未直接觀測到「第9行星」,但他們已透過數學建模和電腦模擬,找到了太陽系存在這顆行星的鐵證。
太陽系原本存在9大行星之說。但麥克.布朗和他的同僚發現矮行星鬩神星(Eris),而其質量比冥王星還大,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於是在2006年決定,不再將傳統9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視為行星,後來將它和鬩神星同列為「類冥矮行星」(plutoid)。
《太空》(Space)科學網站指出,兩人儘管尚未直接觀測到這顆行星,但他們通過數學建模和計算機模擬找到了太陽系存在「第9行星」的證據,估計「第9行星」屬氣體巨星(gas giant),其質量是地球的10倍、冥王星的5,000倍,繞太陽公轉1周需要1萬至2萬年。
|
《太空》科學網站保導,天文學家透過數學建模和電腦模擬,找到了太陽系存在這顆行星的鐵證。(歸鴻亭翻製) |
麥克.布朗說,「第9行星」是在天文學家研究6顆已知遙遠天體時發現的。這6顆天體運行奇特,就像6塊以不同速率運轉的鐘表,但無論何時去看,這些鐘表指針都在相同地方,科學家因此計算出「第9行星」的存在,其體積與第8大行星海王星相若,引力足以影響太陽系邊緣幾個矮行星的運行。
回顧世界天文學史記錄,1781年英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William Herschel)發現天王星(Uranus),不久之後天文學家發現天王星的軌道並不如預測,並且推測天王星是受到另外一個未知行星的重力影響,根據這個影響,1846年海王星(Neptune)被發現,但天文學家發現海王星對天王星的重力影響又不如預期,所以天文學家又推測海王星軌道之外應該還有一個行星,最後發現冥王星。
接著,天文學家在冥王星的軌道附近發現越來越多的天體,原來海王星軌道之外充滿許多小型天體,而冥王星只是其中之一,這一個區域被稱為「古柏帶」(Kuiper Belt),其中鬩神星體積雖然比冥王星小,但質量比冥王星大,冥王星所以從行星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