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雲門2"十三聲" 鄭宗龍林強打造台灣當代浮世繪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6/3/10 下午 08:44:12 / 文化藝術

 雲門2曾獲歐洲編舞大賽首獎的鄭宗龍與跨界音樂人林強,創造了一齣當代浮世繪《十三聲》。

雲門2曾獲歐洲編舞大賽首獎的鄭宗龍介紹《十三聲》編舞靈感來源。(歸鴻亭攝影)
 鄭宗龍說明《十三聲》編舞靈感來自曾聽母親敘述艋舺一位傳奇賣藝聲優。舊時年幼時艋舺大厝口廣場前,常聚集乞丐、拉琴藝人、流氓和吆喝攤販等,有位江湖傳奇人物以忽男忽女、幼聲老嗓的一人劇團,詮釋古今佚事與鄉野趣談,所到之處萬人空巷,人稱「十三聲」。

《十三聲》以台灣庶民記憶為根,創造了一齣當代浮世繪。(歸鴻亭攝影)
 他表示,這就是舞台上表演者最應該具備的能力,之後就找來林強,以及劇場導演蔡柏璋、世界劇場設計銅獎王奕盛、出版設計界奧斯卡「金蝶獎」金獎何佳興、登上美國芭蕾舞雜誌《Pointe》的服裝設計師林秉豪,以及燈光設計沈柏宏,完全打破傳統窠臼的思考模式,大破大立,聯手打造台灣庶民記憶裡前衛的當代浮世繪。

《十三聲》身與聲交替畫面之一。(歸鴻亭攝影)
 《十三聲》以台灣庶民記憶為根,前衛設計和電子樂音勾勒出新潮的鬧街肢體語彙,繪入街頭霓虹色彩的螢光舞衣,由男舞者真槍實彈唱乩咒、女舞者起舞,11位舞者拍手、跺地、踩踏、吟誦、哼唱,身體各部位無不用來「發聲」,身與聲的轉換推進能量的流動,轉繹出街上常民奮力求生的姿態節奏。鄭宗龍說,《十三聲》的核心就是透過創作回到自身的土地和找回文化的自信。

《十三聲》身與聲交替畫面之二。(歸鴻亭攝影)
 鄭宗龍說,感於獨特迷人的道壇唱咒旋律逐漸消逝,邀請乩童旁的翻譯桌頭教舞者唱咒;起初桌頭因祭儀神聖性拒絕,直至他向神明擲出三聖筊,桌頭終於首肯,出馬教唱,5位男舞者演出時異口同聲地以臺語唱誦,呈現其獨特音韻唱腔。首度為現代舞配樂的林強說,除了唱咒,也挑出恆春古謠如《牛母伴》和《滿州小調》讓女舞者詮釋吟唱,配樂也運用了嗩吶、那卡西與電子樂。

《十三聲》身與聲交替畫面之一。(歸鴻亭攝影)
 除了唱咒、吟謠,在舞作中還得加入各種聲音演出,對舞者的肺活量也是極大考驗,因此邀請臺灣劇場實力派女演員姚坤君和法國陽光劇團Shaghayegh Beheshti鍛鍊舞者的情緒與聲音張力,蔡柏璋擔任《十三聲》聲音指導,引導舞者探索自己從未發出過的聲音,不斷地實驗身體與聲音對話的可能性。

 透過舞者肢體呈現街景生存百態,一幕幕轉換間,身與聲交替撞擊出觀眾對於在地文化的塵封印象,《十三聲》將於3月11至13日在國家戲劇院登場。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文化藝術
專題:麻念台 日期:2016/3/10 下午 08:44:12
關鍵字:雲門,十三聲,鄭宗龍,林強,浮世繪,艋舺,蔡柏璋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麻念台報導
麻念台報導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2024臺文基地作家駐村甄選開始
經史子集 2024/4/23 下午 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