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文畫影3棲 雷驤自述創作歷程傅月庵解讀其畫文自若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6/6/18 下午 06:53:03 / 經史子集

 作家、畫家、紀錄片導演雷驤今日在紀州庵文學森林,帶來他書房的桌子、椅子、檯燈、寫字的筆,還有牆上的照片以及現在的床頭書,重現他的書寫情境。

雷驤今日在紀州庵文學森林展出《生之禮讚──雷驤,現場》。(歸鴻亭攝影)
 作家、編輯、出版人傅月庵認為,雷驤是一個堅持做自己,用開放的心胸以寫作、繪畫與影片3者融合的人物,文學方面小說、散文集有35本,與張照堂、杜可風共同製作拍攝的電視紀錄片《映象之旅》、《歲月中國》及擔任導演的《作家身影》系列,計有280餘部,他的速寫畫則隨性而作,數量更是豐碩。

 雷驤表示,開始寫作緣起於苦悶,而寫作只要一個人加一張紙與一枝筆,條件簡單就可以進行,而當年涉世淺時,寫作的靈感從閱讀開始,甚麼書都讀,如《西藏郵幣考》、《數學入門》這些語文學無關的書都可以成為創作的素材,自其中汲取可以呼應自己感覺的部份,來寫出自己的作品。

 他說,當年同人雜誌《文學季刊》當道時,就把自己的小說〈犬〉寄給七等生看,陳映真讀了以為是七等生的作品,還說「讀過七等生那麼多小說,這篇寫得最好。」從此開始在《文學季刊》發表作品。 傅月庵分析,〈犬〉就是以存在主義手法,敘述一隻狗咬死一個婦人的故事,結構簡單,以第三人稱方式一層層剝開這位婦人的一樁故事。

 雷驤指出,後來年齡漸長,工作的關係讓視野擴大,去拍紀錄片使可以寫的素材增多,從1980到2000年間寫得很勤快,每年都能出一、兩本書。傅月庵則強調,一個人的創作顛峰就那二、三十年,雷驤就完全燃燒了他的創作夢想,化成作品。

傅月庵(左)與雷驤對談。(歸鴻亭攝影)
 想到一個題材,首先浮出腦海的是畫面,所以那時也畫許多插畫,雷驤說,如劉大任的小說,插畫全是他畫的,就是在閱讀到關鍵性的場景,隨即速寫下來。傅月庵說,從這裡可以感受到,雷驤寫作是受到繪畫影響,慣用想像與真實拼貼手法創作。

 1939年生於上海的雷驤,1949年舉家渡海,遷居台灣嘉義,自1964年出版第一本小說《犬》後,至今已出版《少年逆旅》、《生徒悠悠》、《人間自若》等作品,又跨足電視、插畫和寫作,獲得電視金鐘獎、插畫金爵獎和出版金鼎獎3種獎項,即日起至7月12日在紀州庵文學森林展出《生之禮讚──雷驤,現場》。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經史子集
專題:麻念台 日期:2016/6/18 下午 06:53:03
關鍵字:雷驤,傅月庵,紀州庵,存在主義,文學季刊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麻念台報導
麻念台報導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2024臺文基地作家駐村甄選開始
經史子集 2024/4/23 下午 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