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度新科人間國寶 9人1團體獲文化部認證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6/6/23 下午 07:46:03 / 文化藝術
我國今年度的人間國寶已經出爐,共計9人1團體,是歷屆人數最多的一次,其中還有3位是泥水師傅,以傳統屋頂瓦作技術傑出,躍登「指定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人間國寶。
 |
今年度的人間國寶美濃客家八音團演奏神情。(歸鴻亭攝影)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施國隆介紹這10組俗稱人間國寶的「105年度重要傳統藝術暨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包括傳統工藝美術類「竹工藝—籃胎漆器」李榮烈、「竹籐編」張憲平、「泰雅染織」尤瑪.達陸、「傳統建築彩繪」劉家正,及傳統表演藝術類「客家八音」美濃客家八音團;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則包括「土水修造」技術保存者傅明光、廖文蜜、莊西勢,及「大木作」技術保存者翁水千、梁紹英。
施國隆表示,過去都是傳統藝術入選較多,今年文資保存技術達5位,與傳藝平分秋色,是歷年之最。傅明光、廖文蜜、莊西勢均為在職之土水匠師,77歲的傅明光從事土水工作超過50年,在土水、厝頂、作脊等工作上,無論漢式或日式均有所精通;81歲的廖文蜜熟知土水作各工項,是極少數能作彎脊的土水匠師;80歲的莊西勢土水修造經驗豐富,尤重脊翹之美感、防水、曲勢,技術精湛。
獲獎者除3位土水修造技術師,另有翁水千、梁紹英兩位大木作技術師,另外,80歲的李榮烈精通竹工、木工,並另外嘗試運用漆器技法處理竹編作品,以天然漆塗裝竹編作品表面的技藝「籃胎漆器」是其作品重要特色。美濃客家八音團2006年即被列入高雄傳統表演藝術類文化資產,始終維持客家八音傳統4人組的演奏形態,1人吹嗩吶,2人拉弦樂器,1人打擊樂器。
 |
成功大學建築學系教授張嘉祥介紹土水修造技術。(歸鴻亭攝影) |
成功大學建築學系教授張嘉祥介紹,特別值得一提是今年新增指定土水修造技術(瓦作),這項傳統技術包含兩個系統,一是漢式傳統建築,內容包含整地、打地基、砌築台基、砌牆(磚、土、石等)、立門窗、鋪瓦、抹灰、作脊收規、灰泥雕塑裝飾;另一為和洋式近代建築,其內容除漢式傳統建築內容外,還包含洗石子、拉線板、及以水泥、灰泥為材之相關技術,為古蹟、歷史建築及聚落等有形文化資產進行保存修復時不可或缺之技術。
自民國98年起,到今年全國已經有27位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6個重要傳統藝術保存團體,以及12位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1個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團體獲得「人間國寶」的殊榮。文化資產局表示,依文資法這些人間國寶將展開以4年為一期的傳習課程,好造就新一代的傳統藝術人才,今年授證典禮7月2日將在台中文創園區衡道堂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