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癲癇日誌APP"上線 行事曆幫助患者按時吃藥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6/10/4 下午 08:00:50 / 醫療保健

 根據統計,國內約有10至20萬癲癇人口,目前已知疾病可能與基因或後天的腦部病變有關,因大腦過度放電,而引起全身或局部身體發作,出現意識喪失、跌倒在地、手腳僵硬、對稱性抽筋、突然停止動作、眼神呆滯等問題,也可能出現感官上的麻木、刺痛,或視覺、聽覺異常。

台灣癲癇醫學會理事長莊曜聰說明癲癇症起因於腦部病變,歷史上許多名人都有這種病。(歸鴻亭攝影)
 台灣癲癇醫學會理事長莊曜聰表示,癲癇症起因於腦部病變,當腦部細胞過度放電,就會引起全身性或部分性發作。台灣每100人就有1位是癲癇的患者,其中6成的癲癇患者,若按時使用藥物可有效控制病情,不過臨床上卻看到,多數病患常常忘記按時吃藥。

 部分患者在大腦運作到某個程度時,就會引發癲癇,像是有40多歲的患者,意外發現自己打麻將胡牌的時候會發作,過去也曾有人打橋牌時發作,甚至有年輕人算高難度微積分就發作。莊曜聰說,約6成的癲癇患者,使用藥物即可有效控制發病頻率,過去患者在描述自己發病時的狀態,都靠口述或文字記載,有時不能清楚表達,因此癲癇學會近來研發一款APP,患者發作時,家屬或親人可馬上拍下影片,就醫時再供醫師參考診斷,以便準確調整藥物。

 36歲的陳小姐國小一年級罹患癲癇症,小時候曾因發作遭受異樣眼光,成年後無法正常工作,過去她以紙筆記錄病況供醫師參考,但有時回診會忘記帶,或因發作時意識不清,無法詳實向醫師描述病情,後來她下載「癲癇日誌」APP,不僅自己能登錄文字,旁人也能在她發病時錄影記錄。

汐止國泰醫院腦神經內科主任曾元孚示範操作「癲癇日誌」APP。(歸鴻亭攝影)
 收治她的汐止國泰醫院腦神經內科主任曾元孚指出,不同類型的癲癇對應不同的藥物選擇,若患者沒辦法清楚描述病症,醫師僅能按經驗開藥,有可能用錯藥,讓病情控制不佳。一般來說,醫生會觀察患者有固定長期服藥達2年以上,且中間未有發作紀錄才會評估是否可以停藥;可是實際上常見患者可能固定服藥1年,中間卻因忘記服藥而導致癲癇發作,那這2年的觀察期又要重新計算。

 「癲癇日誌APP」功能包含行事曆、癲癇發作次數及狀況、每日服藥紀錄等,也可以自行加入回診或服藥提醒,讓疾病控制更輕鬆。
頻道:養生健康 分類:醫療保健
專題:歸鴻亭 日期:2016/10/4 下午 08:00:50
關鍵字:癲癇,APP,莊曜聰,曾元孚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歸鴻亭報導
歸鴻亭報導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臺北時裝週AW24"整裝.待發" 文化奧運鳴槍起跑
服裝飾品 2024/4/15 下午 0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