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文學森林再現與傳承 "紀州庵/城南"故事繪本發表


新網記者王品涵台北特稿
2016/10/12 下午 08:04:10 / 經史子集

 雨滴淅瀝的打落磚瓦,穩定節奏中偶爾夾雜彈性的速度,順著屋簷牆板落入泥土,滋養著庭中花草樹木,如同波蘭籍作曲家蕭邦作品編號第28號的《雨滴前奏曲》,不奢華、不浮誇,樸實簡單卻勾人心弦,紀州庵文學森林館長封德屏說了,雨中的紀州庵是她最美的模樣,紀州庵文學森林就在這唯美的時光流逝下走過百年。曾經的書街不復見,曾經的街景不再存,孕育著台灣文學風光的城南,紀州庵文學森林鎮守在此,繼續背負著保護文學的使命。

紀州庵文學森林館長封德屏推介在地文學親子繪本故事《阿墨的故事屋》與《寵物離家記》。(歸鴻亭攝影)
 由文化部、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指導,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執行與紀州庵文學森林協辦的「『在地文化,數位閱讀』城南文學數位行動」計畫,以紀州庵保存成為文學森林的故事與50~70年代的城南文學故事為基礎,完成在地文學親子繪本故事《阿墨的故事屋》與《寵物離家記》,透過繪本將文學、歷史的故事與場景重現,深耕文學閱讀與記憶的傳承。

 紀州庵文學森林館長封德屏認為,紀州庵繪本的誕生到電子書的轉換,拓展與落實對紀州庵輝煌的歷史、文學的創作和藝術的想像,不論出版或是電子書作為載體,都是記載發揚人類文明的方式。繪本更關照文學和藝術的紮根,也關照鄰近的社區與學校,讓文學從小紮根,從大推廣,令城南不僅是個觀光景點,更能引導民眾關心其人文歷史的內涵與時代價值。

盧怡方朗誦她的繪本故事《阿墨的故事屋》。(歸鴻亭攝影)
 《阿墨的故事屋》的作者盧怡方筆下的小鼴鼠「阿墨」,以熱心、好奇與敏感的視角,來觀看紀州庵自日治時期、戰後、古蹟保存與成為文學森林的百年歷程,除了有地上世界的變化,也有地底世界的樣貌,創造了奇幻與真實之間的交錯,傳達「書的傳播者」的理念。《阿墨的故事屋》電子書則由凱風卡瑪打造,凱風卡瑪創辦人陳培瑜表示,孩子的閱讀習慣大多在紙本書籍養成,但電子書是一種說故事的新方法與媒介,也能在孩子的電腦教室作更多的教學延伸,訴求人們願意留在故事與故事給予的想像空間裡頭。陳培瑜也拋出了一個重要提問:在當代,書籍「價格」帶給人們的「價值」與意義是什麼?是否不敵一頓飽餐?紀州庵的繪本讓人看到價值傳遞的用心,如果好的故事、好的插圖能夠延伸下去,相信讀者會被堅持閱讀推廣的工作者所感動

蔡美保的《寵物離家記》彷彿是兒童版的《家變》。(歸鴻亭攝影)
 《寵物離家記》彷彿是兒童版的《家變》,《家變》是作家王文興以紀州庵古蹟作為場景描繪的小說。轉化到繪本後,主角小莉經由尋找寵物的過程,同時也進入了半世紀前文人筆下的城南街景。如林良在舊書街的樣貌、徐鍾珮描繪過的川端橋、余光中的〈月光曲〉、覃子豪的〈川端橋〉和房慧真《小塵埃》的〈百花深處〉,這些文人筆下描繪的城南風景,轉化為繪本圖像中的景色,讓人發覺原來文學就如同生活般與我們緊密連結著。蔡美保也表示,保有童心、赤子之心,就能從風景裡看到故事,由城南的文本出現過的真實場景,也讓師生有由今昔景色對照的趣味。

 封德屏說,這次計畫將在地文學故事轉化為親子閱讀的繪本與電子書,以輕鬆幽默的方式轉化了紀州庵與城南的故事,希望讓孩子們從小就可以探索自己的家鄉,立足在這些累積豐厚的文化、歷史基礎之上,繼續在未來茁壯成長,讓臺灣這塊土地上的故事帶來更多的能量與豐富。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經史子集
專題:王品涵 日期:2016/10/12 下午 08:04:10
關鍵字:文學森林,紀州庵,繪本,封德屏,盧怡方,蔡美保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王品涵報導
王品涵報導列表
新象藝術2016秋季拍賣會 王飛雄談名畫藝術價值
文化藝術 2016/10/16 下午 06:33:15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里仁推廣國產雜糧有成 獲農糧署頒贈感謝狀
產業經濟 2024/11/14 下午 06:10:06
排灣族手紋耆老李直英Liveges Rusiguwan辭世
回憶紀念 2024/11/13 下午 07: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