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臺灣國樂團聲景創作 傾聽土地聲景翻攪共同生命經驗


新網記者王品涵台北特稿
2016/10/13 下午 08:12:34 / 文化藝術

 音樂在石板路上敲打節奏,舞蹈在山坡上恣意翻身,繪畫在石磚牆上潑墨上彩,戲劇在街角高唱詩歌,2008年,臺灣國樂團音樂總監閻惠昌在英國愛丁堡的藝術氛圍下漫步,霎時間,一種從未見過的藝術表演型態擄住了他的心魂—聲景(soundscape)。

臺灣國樂團音樂總監閻惠昌(中)以國樂結合聲景創作,舉辦臺灣首次將聲景藝術帶入國家級音樂殿堂的《傾聽臺灣土地的聲音風景》音樂會。(歸鴻亭攝影)
 回到亞洲後這許多年來,他朝思暮想著當時的感動,終於在今年,一次與築文創藝術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江謝嘉芬的閒話家常下,造就了臺灣國樂團這場《傾聽臺灣土地的聲音風景》聲景音樂會。

 臺灣國樂團《傾聽臺灣土地的聲音風景》音樂會為臺灣首次將聲景藝術帶入國家級音樂殿堂的藝術演出,10月14日晚間於國家音樂廳,音樂總監閻惠昌率領下,以國樂結合聲景創作,摹寫臺灣自然的本來面目,音樂家、作曲家、野地錄音師攜手共譜一場臺灣土地的音聲美景。

 「以國樂述說臺灣最美的故事」,這場號稱臺灣第一次揚舉聲景意識大纛的專題音樂會,從結合臺灣聲景協會野地錄音師蒐集的「臺灣特色的聲音」為起點,委託作曲家潘皇龍、創作能量豐沛的青壯作曲家李英、李哲藝等譜寫新作,及陸橒的經典作品《弄獅》演繹;並由義大利籍音效設計師Michele Paciulli親率團隊設計、架設「背景音樂效果系統」,宣稱將海拔2,000多公尺的太平山音場挪移至國家音樂廳重現,搭配以「科技融藝」精神立體呈現的多媒體影音,音樂會內容涵蓋臺灣的自然音、社會音、文化音、意象音的各種面向,企圖貼近土地、串接歷史記憶,與愛樂者一起聆聽臺灣的聲音風景。

臺灣國樂團《傾聽臺灣土地的聲音風景》音樂會以國樂結合聲景創作,摹寫臺灣自然的本來面目,音樂家、作曲家、野地錄音師攜手共譜一場臺灣土地的音聲美景。(歸鴻亭攝影)
 作曲家們用以對這塊土地的關懷熱情,佐以對音樂創作的技法巧思,為這場音樂會譜寫多首世界首演的樂曲。作曲家李英提到,在這次的創作《寂靜山徑》中,他使用更直覺性的創作法,回歸音色與音響的表現詮釋,寂靜並非無聲,反而是聽見真實的開始。擔任駐團作曲家的李哲藝表示,這次創作三首截然不同的曲目,《灣聲印象》擷取早期臺灣民間聲響,以聲音回朔時光;《風火電音三太子》重塑廟會文化,一改過去以小提琴與電子小提琴的編制,改用二胡與笙的搭配,用東方的樂器說東方的故事;《聲聲不息》則收編中華白海豚、臺灣黑熊的聲音,聽著動物的音聲歌唱,也許會聽見環境對人類的懇求呼喚,李哲藝並提到,這首曲目中還有使用一些臺灣絕種動物的聲音,音樂家用音樂關懷環境、動物,也呼籲大眾重視自然保育。駐團作曲家潘皇龍創作的《黑潮聲景圖》強調音響性的追求,以豪華編制的樂團表現強大張力的音樂聲景表演,潘皇龍更細心的為每個樂章填詞寫詩,引領聽眾進入不同層次的聽覺體悟;《百岳傳奇》四個樂章各表現出山靜石動、鳥語花香、龍蟠虎踞、暮靄晨曦的四種心境,以聲、音、樂寫下成住壞空的山林水秀。

在聲景的概念裡,人類生息的「環境」、「空間」不僅限於單純的、客觀的、非人為的自然生態,更是動態的、有機的政治、經濟與鄉土的建構。(歸鴻亭攝影)
 在聲景的概念裡,人類生息的「環境」、「空間」不僅限於單純的、客觀的、非人為的自然生態,更是動態的、有機的政治、經濟與鄉土的建構。民族音樂學透析了音景的展演性(performativity)與賦能力量(empowerment)之關聯,認為音樂或聲音的展演是社會空間營造(social space making)的實踐與表述,換句話說,音樂可以創造、形塑及協商社會空間,而此類音樂經驗也是鞏固文化認同與定義土地認同的積極力量。儘管音樂表演通常內含一種展演形式、外顯表象的本質目的,然而音樂行為的參與者則經常企圖進行身份認同(諸如職業、性別、階級、國族等等)的自我表述,不僅展示與他者的區別,也能獲致社會空間的協商與建構之意義。臺灣國樂團這次特別與臺灣聲景協會理事長范欽慧合作,透過臺灣聲景協會協助下採集錄音,范欽慧則特別提到,《城市迴響》挑戰抽象與寫實的樂音設計,顛覆聲音的印象,讓禪意美學下的聲音記憶重新編碼。

 植基於歷史記憶、鑲嵌於社會脈絡所形塑而成的聲景,在土地與文化的交互作用過程中可以經由不同的載體進行保存、重溫與強化,持續記述地方經驗、呈現在地生活,以及描摹在地人群如何地參與世界。在聲景意識剛剛萌芽的臺灣,首例的聲景專題音樂展演《傾聽臺灣土地的聲音風景》,趣味、巧思與環境共融的故事述說,無疑是演出團隊的起心動念,能否從表演藝術工作者的「表演的實踐」,逐漸擴大成為常民行止的「生活的實踐」,不僅是一個揭幕儀式,也是一項將被長期觀察與期待的文化工程。

未來臺灣國樂團將繼續傳承中華文化、美學、哲學以致思想,透過樂器與曲目的創新,延續國樂千年流傳的文化長流。(歸鴻亭攝影)
 閻惠昌認為,當代是一個「cross-
over」的時代,音樂、藝術彼此交織融合不是順應潮流趨勢,而是自然而然發生的,無論何種表現手法,都是情感的傳達,能夠傳遞思想與情緒才是藝術表演的中心思想。當今國樂團採用西方手段表現東方個性,有了西樂的和聲、編制,有了國樂的隨性速度、音色音律,國樂是值得華人驕傲的。提到創新,他說,今天的創新,留下的成為明天的傳統;沒留下的,成為昨天的消失。閻惠昌表示,未來臺灣國樂團將繼續傳承中華文化、美學、哲學以致思想,透過樂器與曲目的創新,延續國樂千年流傳的文化長流。

 透過實際音效結合樂曲讓聽眾回憶古早聲音,舉凡叫賣聲、冰淇淋叭噗聲、錄影帶迴帶聲,這些在城鎮巷街內穿梭許多懷舊之聲;在無干擾的情況下出現的自然聲音;以及由演奏家們模擬聲響的方式來呈現此場音樂會。「聲景音樂會」希望將記憶中的聲音再次呈現於聽眾,邀您一同回味屬於臺灣的獨家記憶。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文化藝術
專題:王品涵 日期:2016/10/13 下午 08:12:34
關鍵字:臺灣國樂團,閻惠昌,英國,愛丁堡,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王品涵報導
王品涵報導列表
新象藝術2016秋季拍賣會 王飛雄談名畫藝術價值
文化藝術 2016/10/16 下午 06:33:15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里仁推廣國產雜糧有成 獲農糧署頒贈感謝狀
產業經濟 2024/11/14 下午 06:10:06
排灣族手紋耆老李直英Liveges Rusiguwan辭世
回憶紀念 2024/11/13 下午 07: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