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生命條碼為臺灣蚵仔正名 海洋保育產業發展雙贏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6/10/20 下午 08:33:03 / 生態環保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透過生命條碼鑑定的方式,解開臺灣蚵仔的身世謎團,確認為葡萄牙牡蠣(Portuguese oyster, Crassostrea angulata),也證明臺灣為其原鄉,而非源自歐洲;同時,該所開發的「人工蚵串生產技術」正辦理國內非專屬授權,該技術不僅可穩定供應牡蠣苗的生產,亦大幅減少病害及生產管理成本有助於我國牡蠣養殖產業的發展。

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所長陳君如說明透過生命條碼鑑定的方式,解開臺灣蚵仔的身世謎團的經過。(歸鴻亭攝影)
 水產試驗所所長陳君如表示,牡蠣是我國重要的經濟性貝類,近5年來平均產值達新台幣54億元,是養殖貝類中產值最高者。「蚵仔煎」、「蚵仔麵線」更是道地的臺灣平民美食。

 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戴仁祥指出,這些佳餚中的主角「蚵仔」是水產試驗所、臺灣海洋大學與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組成的科研團隊,利用生命條碼(DNA barcoding)的方法替這些臺灣蚵仔確認為「葡萄牙牡蠣」而非過去長期以來被認定的太平洋牡蠣(Pacific oyster, C. gigas)。

 他說,早期葡萄牙牡蠣被認為只分佈在葡萄牙與法國南部的歐洲物種,但利用分子親緣演算方法分析卻顯示,葡萄牙牡蠣是來自於東南亞物種,推測可能是16世紀大航海時代由葡萄牙船帶回歐洲在較為溫暖的伊比利亞半島西南部海域拓殖。該團隊也證明了臺灣蚵仔遺傳變異高,為葡萄牙牡蠣的原鄉。這篇論文獲得國際學界的肯定,已於今年9月26日刊登於《自然》(Nature)期刊集團旗下的《科學報導》(Scientific Reports)。

 輔導產業方面,為解決國內牡蠣養殖產業面臨到海域污染、病蟲害問題、海埔地與工業區開發、附苗區飄沙等因素,而影響到天然附苗蚵串質量不穩定的問題,該所自98年起即開始研究牡蠣的人工繁殖技術,整合相關技術發展出「人工蚵串生產技術」,本項技術內容包括微藻培養、種貝自然誘導產卵、幼生育苗、蚵串附苗等關鍵技術。

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戴仁祥介紹臺灣蚵仔為葡萄牙牡蠣。(歸鴻亭攝影)
 這項技術的優點在於可完全掌控即將附著階段(眼點幼生)的時間點,蚵串上幾乎沒有藤壺、蚵螺等附著生物,可減少養殖過程中管理的成本。此外,選種後的牡蠣苗成長速度較快速,加上因在陸上生產,環境因子易能控制,因此全年皆可供苗。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生態環保
專題:歸鴻亭 日期:2016/10/20 下午 08:33:03
關鍵字:生命條碼,蚵仔,葡萄牙,牡蠣,陳君如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歸鴻亭報導
歸鴻亭報導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臺北時裝週AW24"整裝.待發" 文化奧運鳴槍起跑
服裝飾品 2024/4/15 下午 0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