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耳背上的印記" 掀起民族意識話題


新網記者黃怡菁台北特稿
2011/6/15 下午 10:08:06 / 文化藝術

 三缺一劇團今年推出《耳背上的印記》,賀湘儀獨挑大梁,獨角戲一人演出全場。這齣戲談論「外省移民家族三代」的故事,所謂「印記」即是一種民族意識的傳承。

"耳背上的印記"綵排畫面之一。(黃怡菁攝影)
 《耳背上的印記》編導魏雋展和賀湘儀以史詩的格局傳遞不同年代的鄉愁,將迥異於文學的方式融入戲劇的魔幻寫實,現實的人物貫穿在不同的時空,並輔以隱喻的方式創作不可思意議的空間感。賀湘儀找來編舞家李潔欣將故事中片段改編為舞蹈,讓戲劇呈現更多元的表現方式,讓流轉在每一代逐漸被稀釋的認同感,以詩意的表現方式呈現控制的不真實性。

 魏雋展表示,當初劇組會決定「外省移民家族三代」的主題,動機完全來自於賀湘儀。賀湘儀父親為外省人,但從小與父親感情不睦,深深影響到她的價值觀,在人際關係上也出現了問題。

 於是,賀湘儀與魏雋展逐漸關注到這個議題,自身也深入去探索外省人與本省人的差異,為了更進一步了解外省人文化,開始訪問起周遭外省朋友、與教授延伸討論外省人的不同面向、翻遍外省協會書籍與論文,也看遍幾十部紀錄片,為的就是可以完全融入外省人生活,詮釋好這個角色。

"耳背上的印記"綵排畫面之二。(黃怡菁攝影)
 魏雋展也提到,在台灣,「國」與「家」常常被政客拿來玩弄,被教育悲情與憤怒,被教育敵我分明,被教育歷史與主權。可是,在這些專有名詞與各種情緒的背後,其實有一種最單純的東西,就是人們心底深處對情感歸屬的渴望。在拿掉省籍的這個標籤後,其實人都是相同的,並沒有任何差異,私人的情感皆有結構,也足以組成另外一個家庭。無法理解為何政客經常拿來探討,外省人和本省人誰才是真正的台灣人呢?

 他說,「外省人」是離散的一代,一輩子在怨恨「我的家在那裡。」而他們的後代,從小在父母濃烈的思鄉情緒裡長大,對於「美好的中國大陸」通通不知道,到了中年還得接受島上新血統論的興起,成為某種時代中不被重視的祭品。而對於第三代來說,「鄉愁」儼然已遠去,內心想要大喊「我的家在這裡!」,卻因為父親輩的難以言喻傷痛而感到自身吶喊的自私,延伸出一種責備自己的心態。在同一塊土地生長的三代人,應該要怎樣面對自己的命運、安心的面對眼前的土地呢?

 《耳背上的印記》這齣戲從創作到演出共花了劇組半年時間,這次演出並結合群學出版社所推出的「外省人叢書」《離與苦》、《國家與認同》,邀請編者李廣鈞教授和作者之一的楊佳嫻副教授參與演後座談會,分別從理性的討論和感性的延伸研究外省人在戲劇和文學的不同面向,一同將外省人跨過的大江大海也呈現在劇場的跨界的演出中。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文化藝術
專題:黃怡菁 日期:2011/6/15 下午 10:08:06
關鍵字: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黃怡菁報導
黃怡菁報導列表
第20屆嘉義市國際管樂節 郝龍斌"讚聲"
文化藝術 2011/6/15 下午 09:14:45
331全民動起來 教育部提倡終身學習有成
終生學習 2011/6/15 下午 09:10:22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里仁推廣國產雜糧有成 獲農糧署頒贈感謝狀
產業經濟 2024/11/14 下午 06:10:06
排灣族手紋耆老李直英Liveges Rusiguwan辭世
回憶紀念 2024/11/13 下午 07: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