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象藝術2016秋季拍賣會 曾裕洲談東漢陶瓷工藝藝術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6/10/30 上午 09:32:06 / 文化藝術
中國從商代中期已經出現施釉且以高火度燒造的灰釉器,,歷經西周、春秋、戰國時期,到了漢代施釉陶瓷成熟,東漢陶瓷工藝及喪葬文化反映出的當時社會風俗特徵,從時間長流來理解古代服飾、樂舞、儀仗等重要文化資產。
|
柴庵古美術負責人曾裕洲介紹東漢四川舞蹈俑與犬俑。(歸鴻亭攝影) |
2016新象秋季拍賣會推出罕見的漢代陶俑與彩釉,價格平實,期望推廣收藏藝術品和品味藝術,不再是金字塔頂端所獨享,讓小資族都有可以擁有收藏藝術品的機會。
柴庵古美術負責人曾裕洲介紹一系列東漢四川紅陶樂俑、舞蹈俑與古琴俑,中國古代在葬禮中廢除人殉制後,開始使用「像人」的明器即俑,春秋戰國時代為孕育期,戰國末及秦為進展期,到了漢代陶俑的藝術達到顛峰。
曾裕洲說明, 漢代社會文化普遍流行「事死如生」的喪葬觀念,在墓室形式及結構上極力模仿現世生活住宅,隨葬品則包括食衣住行各種物品及器具。西漢中期之後,專為隨葬而作的陶質明器開始顯著增多,其中以俑陪葬之風也很普遍,東漢時期流行葬入的俑大多為地主莊園生活的奴僕俑,四川地區出土陶俑數量特別多。
特別的是,出土的陪葬品有漢人生活時的豬圈,上方是廁所,曾裕洲說,從這些縮小版的房子、院落、糧倉與有小豬和豬槽的小院子,這些陶製品可以看出當時的先民早就有環保回收觀念,人拉的糞便就可以當成飼料。
|
曾裕洲說明可以從出土的豬圈與水井看出漢人當時的庶民生活情景。(歸鴻亭攝影) |
曾任典藏古美術雜誌副總編輯、器物主編的曾裕洲將東漢最值得推薦的鉛釉陶器與高溫灰釉器做比較,鉛釉陶器是以鉛做為釉料的主要溶劑,於攝氏1,000℃以下的低溫中燒製而成,會得到表面敷有一層綠色或黃色玻璃狀的釉陶;高溫灰釉器的灰釉是在釉藥配方中,全部或部分以天然植物灰做原料調配製成釉藥,燒到1,200℃以上,東漢時期的灰釉外觀質量都以達到瓷器的標準。
2016新象秋季拍賣預展於11月5日在富邦國際會議中心登場,6日正式拍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