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見臺灣" 從臺灣玉看見不一樣的臺灣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6/12/7 下午 08:01:01 / 文化藝術
臺灣玉,是礦物,也是文物;是文化,也是歷史。
|
甫獲得金鐘獎最佳女配角獎的劉瑞琪與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館長張善楠一起為臺灣玉加油。(歸鴻亭攝影) |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主辦「玉見臺灣-史前與當代之交會特展」,將於105年12月14日在該館第3特展室開展,展期至106年12月14日止。
史前館館長張善楠表示,這項特展是史前館第一次從典藏庫大規模移出6類701件卑南遺址出土的玉器,包括首飾、耳飾、胸飾、手飾、武器、工具公開展示,包含借展的玉器共有737件,希望大家不只是來看臺灣玉,更要從玉來認識臺灣。
|
「玉見臺灣-史前與當代之交會特展」策展人盧梅芬介紹臺灣玉。(歸鴻亭攝影) |
張善楠指出,史前館位於偏遠臺東,「玉見臺灣」年度大展可以一窺臺灣玉的前世今生,見證璀璨的臺灣史前史與臺灣玉產業歷史。他說,史前館2014年起致力於史前文創研發,今年更以群眾共創(crowd creating)的理念舉辦史前文物創意設計競賽;臺灣史前玉文化是有歷史深度、文化厚度與美感高度的文創IP,希望邀請所有民眾來進行
|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主辦「玉見臺灣-史前與當代之交會特展」,要從玉來認識臺灣。(歸鴻亭攝影) |
「史前與當代的對話」,一起「玉見」臺灣,遇見臺灣歷史璀璨的一頁。
策展人盧梅芬指出,臺灣玉的故事橫跨數千年,從史前到當代,從島內到海外,歷經不同的年代。這個島嶼上的人們在1960年代發現玉的價值並成為名揚國際的文創產業,創造歷史或點燃契機並帶動臺灣的轉變;、在1970年代末期卻漸趨蕭條,到1980年代,臺灣考古學家揭開4,000年前臺灣玉文化的鼎盛風華,直到2007年開始,國內外考古學家發現史前臺灣玉與東南亞的交流關係,這段千年來臺灣玉的起落,見證臺灣的歷史深度與文化厚度。
甫獲得金鐘獎最佳女配角獎的劉瑞琪今日也參加「玉見臺灣-史前與當代之交會特展」宣告活動,穿梭時空化身史前公主,配戴臺灣國寶來到現代,與史前館一同邀請大家前來目睹這批「數大」但實品卻是小而細緻玉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