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105年度"夏日樂學"紀錄片發表成果分享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7/2/6 下午 07:03:51 / 教育學程
教育部從前年暑假起試辦國中小學「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推動夏日樂學試辦計畫」計畫,鼓勵各校在暑假期間安排本土語言課程及整合式學習方案,2年來共核定660班,今天舉行成果發表會。
|
教育部今天舉行「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推動夏日樂學試辦計畫」成果發表會。(歸鴻亭攝影) |
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夏日樂學」已辦理2年,實施方式包括方案一的本土語文活動課程及方案二的整合式學習方案,104年共核定235班(方案一105班;方案二130班);105年共核定425班(方案一201班;方案二224班)。透過暑假二到四周密集課程的安排,無論是學校分享、媒體報導、專家學者到校諮詢輔導及師生參與問卷等,皆獲得正面回饋。
他說,106年為賡續此計畫「創新實驗,整合學習」精神並運用師資開放、需求導向、體驗實作等原則擴大辦理,尤其本土語文課程部分,預計可再增辦100班。
|
教育部長潘文忠頒獎方案一特優學校。(歸鴻亭攝影) |
105年夏日樂學紀錄片,記錄了10所學校辦理夏日樂學過程,參與校長及師生感想,透過紀錄片分享學生快樂學習、創意展現和熱愛參與的模樣。
105年夏日樂學課程模組徵選格外踴躍,特優學校包括方案一:新竹市舊社國小、雲林縣仁和國小及金門縣金鼎國小;方案二:雲林縣豐榮國小、金門縣賢庵國小垵湖分校及屏東縣石門國小,皆可獲新臺幣10萬元獎金及獎狀1紙鼓勵。
|
潘文忠頒獎方案二特優學校。(歸鴻亭攝影) |
百年老校金門縣金鼎國小座落於離島金寧鄉盤山聚落,該校教學組長翁郁玫表示,從小小閩南語記者的養成開始,道聲「敖早」訪問人、事、時、地、物,接著帶領學生走訪盤山村落,聆聽耆老訴說金門戰地的滄桑及「落番」無奈的在地故事,「老阿厝說咱們的故事」藉著認識金門縣有名的閩南式建築、「番仔樓」(洋樓)建築瞭解先民社會,進而能夠欣賞與導覽自己的家鄉,最後結合地方電視台,綜合近一個月的採訪,進行「金鼎1001個故事」特別報導,由參與學生擔任主播,使用閩南語報導這段屬於自己多采多姿的夏日樂學經歷。
|
各校「夏日樂學」成果發表。(歸鴻亭攝影) |
課程設計目標以「健康成長」、「思考探索」、「團隊合作」、「多元創新」的雲林縣崙背鄉豐榮國小校長李秉承指出,透過3個課程主題:「電鍋食堂,閱讀表達」採用「閱讀理解策略」,引導學生學習閱讀的技巧,運用策略整理資料,並加入思考判斷,最後表述,達到能力的學習。「科學食驗,問題解決」提供問題情境的探索課程,「節能減碳愛地球-魚菜共生」種植法體驗及「廚房裡的小科學家」科學「食」驗,學生小組合作,在問題情境中觀察事物變化、提問、思辯、反省、探索、澄清、理解。「社區踏查,創新家園」帶領學生藉由「社區走讀-豐榮我的家」,讓學生理解「農」對於家鄉居民的珍貴意義,進而運用創意,實踐友善環境的永續行動。
教育部強調,「夏日樂學」打開學生延伸學習無壓力的大門,每所學校走出屬於自己的特色,透過集中式、沉浸式的本土語文學習以補強學期間本土語文課程不足之處;整合式的主題課程,以在地化、校本特色及需求導向為主,克服漫長暑假對於社經地位不利學生之學習失落現象,確保學期中學習成果,更而提升學生多元能力,使得原本平淡無味的假期,因為夏日樂學,閃耀出豐富繽紛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