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繩路線" 台日攜手展開黑潮航海探究計畫
新網記者范維萱台北特稿
2017/3/2 下午 07:26:16 / 天文地理
為推測「沖繩路線」為最早日本人合理遷徒之路徑,國立台灣史前博物館與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協力合作,展開「跨越黑潮─復現3萬年前台灣沖繩航海探索計畫」。
|
國立台灣史前博物館館長張善楠說明遷徒到日本可能的路徑就是台灣到沖繩海路。(歸鴻亭攝影) |
日本考古學界發現3萬年前即存在於沖繩列島上的舊石器時代人類和文化與台灣台東縣八仙洞出土之舊石器時代「長濱文化」存有密切的關係。史前館館長張善楠表示,台灣位在東亞島弧的重要位置上,是海洋之路必經的要點,史前時代起即是人類移動遷徒的要津,這次與日本科博館合作,由該館教授海部陽介與史前館副館長林志興團隊及中研院等,共同探索舊石器時代的台灣史前人類,是否可能藉由黑潮,勇渡至日本。
海部陽介表示,就目前的研究,3萬年前日本當地並無人類生活足跡,直到3萬年左右,才陸續出現人類聚集遺跡,推測從北邊北海道的路徑,以及韓國到日本的對馬海路外,另一個有可能的路徑就是台灣到沖繩海路。
|
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教授海部陽介探索舊石器時代的台灣史前人類,是否可能藉由黑潮,勇渡至日本。(歸鴻亭攝影) |
沖繩當地有出土以貝殼製成的道具食器、骨頭工藝品等,和台灣八仙洞出土的史前原住民族遺物非常接近,判斷目前沖繩出土的考古物品是從台灣攜帶過去的可能性很高。他指出,從兩地的海洋距離,對3萬年前的人而言,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這次計畫將試驗性看航海計畫是否可行。
之前海部陽介曾經在日本先行進行實驗計畫,當時是運用草船,這次來到台灣,與中研院及史前館共同研究下,目前竹筏是參考阿美族傳承數千年的竹筏造船技術,並採用台灣原生竹與黃藤,並依照舊石器時代的工藝水準等,打造試驗竹筏,將於今年6月在台東試航,計畫將延續至2019年。
該計畫將是台日雙方就史前時代首度進行的大型研究,張善楠表示,該計畫將再度證明台灣從自古的3萬年前史前時代人類遷徙的重要性,也讓台灣各界理解博物館不僅是文化傳播的機構,也有能力進行科學研究,若研究順利,預計將於2019年進行實際由台灣航向沖繩之實驗航行活動。
|
國立台灣史前博物館與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協力合作,展開「跨越黑潮─復現3萬年前台灣沖繩航海探索計畫」。(歸鴻亭攝影) |
中研院民族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黃智惠表示,台灣百年來因為政治因素,指關切往西的中國大陸,但忽略台灣東邊浩瀚的太平洋,她認為藉由該計畫將重現東部海洋學術人文的生機。
海部陽介進行該計畫時,在日本民間受到熱烈迴響,透過民間募資,受到熱烈迴響,共募集約2千萬日幣的資金,張善楠說明,目前該計畫經費缺口仍缺乏600萬元,也期待台灣民間能夠共同共襄盛舉,見證這項台灣佔據世界人類遷徙史的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