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水墨畫家參觀"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故居
臺灣十名家中國畫安徽滁州文化交流報導之二
新網記者麻念台安徽滁州特稿
2017/3/31 下午 11:33:52 / 寰宇遊蹤
滁州市政協港澳臺橋委員會主任高新強、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文勇與滁州市書畫院長朱多全接機後,立即陪同畫家前往該市全椒縣,參訪為紀念清代安徽第一大文豪《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而建,位於城北郊走馬崗,隔著襄河與吳敬梓故居探花地舊址相望的紀念館,該館正在整修,因此前往故居,緬懷兩岸國文課本都收錄過一篇〈范進中舉〉,因而都耳熟能詳的中國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作者的家鄉。
|
臺灣水墨畫家參訪清代安徽第一大文豪《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故居。(賈易飛攝影) |
對藝術家來說,來到中國不在乎品嚐山珍海味,但卻期望多多接觸山川文物,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前系主任、研究所前所長,也是中國國家畫院院務委員的江明賢表示,兩岸文化交流就儘量避免太多官式拜會行程,讓藝術家有更多時間融入人文歷史氛圍,這樣才能孕育出更多靈感,創造愈加成熟與眼界廣闊的作品。
|
藝術家在吳敬梓故居前照牆聆聽導覽員說明。(賈易飛攝影) |
全程規劃接待的高新強指出,吳敬梓世代為全椒地方世族,算是書香世家,父親留下鉅額遺產供其揮霍,一生不治生產被視為敗家子,33歲之後後移居今南京市,所以南京也有另一故居。魯迅稱其49歲寫就的《儒林外史》是清代諷刺小說之祖,流傳幾百年而不衰;胡適在《吳敬梓傳》提到「安徽的第一大文豪不是方苞,不是劉大櫆,也不是姚鼐,而是全椒的吳敬梓。」可惜這次前來全椒紀念館進行修繕及周邊環境整治提升工程,所以只有安排參觀故居。
從故居門口「九州被有餘,三秀門斯在」的楹聯進入,解說員導覽整個建築群於1668年前後10年間建成,在太平天國時期被摧毀,現在的遺園是在原址上復建完成,為三進三出,分為8個展區,分別為正宅東進、正宅中進、正宅西進、民俗生活展區、祖祠「延陵堂」、賜書樓、文木山房、西花園敞軒。
|
太平文化街區,匯聚亭、台、樓、閣、橋、軒、牌坊等十多種古建築於一體。(賈易飛攝影) |
從台北煩囂世界乍時來到超過3百多年前的氛圍裡,將繪畫與哲理經常結合的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創作理論組博士李憶含認為「園林內外規劃完善,整體景致極為殊勝」,來到這裡才能感受到全椒古建築的儒林風韻。
|
太平橋歷史悠久,是舊時滁州至合肥古驛道。(賈易飛攝影) |
全椒整個縣城被襄河環繞,古襄河穿城段有7座歷史悠久的古橋,環島有積玉橋、湧金橋、紅欄橋、拖板橋,另有白汪橋、寶林橋、太平橋,其文化中心則是太平文化街區,匯聚亭、台、樓、閣、橋、軒、牌坊等十多種古建築於一體,以新襄河為界,分南北兩部分,中間由舊時滁州至合肥古驛道的太平橋連接。可惜此地每年正月十六,周邊幾個縣市有十幾萬人會前來太平橋走一走,放煙花炮竹,祈求永遠太平,是全椒一大民俗,此刻眾藝術家只能憑想像,或可對比臺灣元宵點燈籠、聚集放天燈那樣的民俗活動,都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根源相同的民俗慶典。
滁州行首日,感受完吳敬梓時代氛圍,隨即住宿才開幕不到半年的喜來登酒店,晚餐安排在荷花廳與櫻花廳;李憶含形容「與會諸君舉杯祝賀,彼此舒展襟懷、暢所欲言,興發觥籌交錯、賓主盡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