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學重建唐樂舞 "傾盃樂"10月21日起連演3天
新網記者吳思萍台北特稿
2011/8/22 下午 10:28:51 / 文化藝術
現年86歲的舞蹈家劉鳳學,畢生致力重建古樂舞,10月21至23日於國家戲劇院將率新古典舞團演出唐樂舞《傾盃樂》,重建由唐朝流傳至日本的古樂譜、古舞譜,重現中國唐朝樂舞風華。
|
舞蹈家劉鳳學(右)與兩廳院藝術總監黃碧端共同為"傾盃樂"演出啟動。(歸鴻亭攝影) |
劉鳳學表示,全世界只有大陸、日本、台灣仍演出唐樂舞,大陸主要是仿唐樂舞,而日本的唐樂舞多是男性詮釋,風格較威武陽剛,而台灣此次演出的唐樂舞,不僅針對戲服、舞台設計多方考據,連表演的舞者也花1、2年的時間到故宮博物院、歷史博物館研究古代詩詞,由內而外詮釋華麗莊嚴的唐樂舞。
雖然唐樂舞有基本的步伐,但劉鳳學仍做不同的嘗試,例如相同的行禮動作,她就以更符合現代舞的舞蹈動作,詮釋一千多年前唐朝的禮儀。劉鳳學說,唐朝的音樂,全世界的專家學者有許多人研究,但唐朝的舞蹈較少人研究。
|
上為"傾盃樂",下為"春鶯囀"。(歸鴻亭攝影) |
唐朝在全盛時期約有300首樂舞,後因安史之亂流失,現今完整的唐樂舞資料源自唐朝全盛時,日本派遣19次遣唐使至唐朝學習樂舞而保存下來。劉鳳學爲了重建唐樂舞,甚至花了8年時間潛心研究25史,因太認真研讀,還一度眼睛出血,但也重建了爲現代舞所用的拉邦舞譜系統。
她指出,傳統唐樂舞與已流傳到日本的唐樂舞最大的不同是舞蹈姿態,音樂少有變化。因此劉鳳學從日本帶回台灣後,閱讀大量文獻,將重點放在文學的呈現,精確的傳達「唐朝」的樂舞,而非已「日本化」的唐樂舞。
從1968年開始,劉鳳學已參考中日相關文獻重建唐四大曲《皇帝破陣樂》、《春鶯囀》、《蘇合香》、《團亂旋》,唐中曲《崑崙八仙》、《蘭陵王》、唐小曲《拔頭》、《胡飲酒》。
劉鳳學言談優雅,一頭白髮梳得一絲不苟。她不僅研究唐樂舞,也研究原住民舞蹈與儒教舞蹈,曾多次到原住民部落進行田野調查。
|
劉鳳學與新古典誤團將演出她的第124號作品"傾盃樂"。(歸鴻亭攝影) |
而被問到儒教舞蹈與唐樂舞的不同,劉鳳學表示,儒教舞蹈歷代受主政者保護,因此資料完整、保存良好。而唐樂舞因安史之亂與韓愈提倡的文學復古運動,資料皆已亡佚,目前保存唐樂舞最完整的國家是日本。
《傾盃樂》大規格製作,舞台設計由有30年劇場工作經驗的張一成設計,參照敦煌壁畫設計,而服裝設計更大手筆製作三款不同樣式、質料給舞者選擇。而表演的音樂運用蕭、笛、笙、箏、琵琶等古典樂器,並搭配小鼔與大鼓。
記者會上,演出《傾盃樂》、《春鶯囀》片段。《傾盃樂》是唐太宗命太尉長孫無忌製作的大曲,用於宮廷慶典,整首舞曲富有陽剛氣息,而《春鶯囀》則較具有女性柔美特質,由精緻的華服搭配具唐樂舞特色的基本舞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