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地質系首度證實 人類排放氮影響遠洋生態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7/5/19 下午 04:58:50 / 天文地理
台大地質系助理教授任昊佳今日分享東沙珊瑚礁紀錄人類排碳對遠洋影響成果,首度證實人類排碳可以傳播到幾百公里外的遠洋海域,影響正在進一步擴大。
|
台大地質系助理教授任昊佳分享東沙珊瑚礁紀錄人類排碳對遠洋影響成果。(歸鴻亭攝影) |
台大地質科學系助理教授任昊佳率研究團隊,自2013年起至2015年之間,從南海北部的東沙環礁內陸續取得珊瑚樣品並測量其內所含有機氮同位素組成,記錄人為排放氮的信號。任昊佳表示,氮有兩種同位素,包括氮14及氮15,而人為排放的氮14佔多數,透過東沙珊瑚的骨骼氮含量分析指出,與中國煤炭及車輛擁有極大相關性,研究已刊登在《科學》(Science)雜誌。
她說,海洋浮游植物和其他生物一樣,需要氮才能生長,雖然空氣主要成分為氮氣,卻無法被大多數的浮游植物使用,必須透過少數生物進行固氮作用後,將空氣中的氮氣轉化為可供浮游植物所使用的氮,但由於海洋中的氮有限,這項限制也抑制浮游生物的生長。
為了觀測海洋環境的變化,任昊佳的團隊以幾乎不受陸地氮排放影響的東沙環礁為記錄目標,透過取得珊瑚樣品,並測量珊瑚中所含有機氮的N14及N15兩種同位素組成,發現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珊瑚中所含N14訊號較強,象徵人類排放的氮已經可以傳輸到此處,且增強時間和趨勢與亞洲化石燃料燃燒的增加相符合。
|
為了觀測海洋環境的變化,任昊佳的團隊以幾乎不受陸地氮排放影響的東沙環礁為記錄目標。(歸鴻亭攝影) |
這次研究結果也有助於完善用大氣模擬方式得到的數據,從歷史到未來演變狀況都能夠有所了解,任昊佳指出,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造成的影響正在進一步擴大,不過雖然人類排放的氮會影響遠洋,但由於海洋自己會將它稀釋,所以目前生物反應並不劇烈,但這有可能是長期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