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拉近兩岸距離 台灣十畫家作品風格各異各擅勝場
台灣十名家中國畫安徽滁州文化交流報導之五
新網記者麻念台安徽滁州特稿
2017/4/1 下午 11:54:53 / 寰宇遊蹤
「台灣十名家中國畫聯展」在滁州美術館舉行,中國藝術家協會邀請的畫家代表性頗高,但此次是以學院國畫為主,開展當日就湧入數百位熱愛繪畫藝術的參觀者。
|
滁州美術館工作人員小心翼翼處理水墨畫家江明賢的參展作品。(歸鴻亭攝影) |
這次兩岸交流聯展最資深的水墨畫家江明賢,與中國藝術家協會創會理事長麻念台認識超過30年,也多次合作前往大陸的文化活動。1942年出生於台中的江明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後前往西班牙國立馬德里聖.斐南度美術學院深造,1988年獲得國家文藝獎,作為台灣本土的畫家,文化背景不同於早年由大陸遷台、在台灣成長的畫家,他醉心於歷史人文景觀,50年來踏遍世界各地,水墨作品題材多樣,甚具人文特色之自然美景、風土民俗、古跡建物,從街巷到田園、官府到廟堂、牌坊到龍柱,及門神到燈籠,畫面中出現自本土到世界各地風情,開拓一個獨特的畫境。近年江明賢致力於兩岸文化藝術交流之推動,應聘擔任中國國家畫院院委暨研究員,是中國美術界對他藝術成就的肯定。
|
邵文虎因病無法出席,參展作品仍及時趕到。(歸鴻亭攝影) |
因交流訪問團臨出發前一天突然腸大量出血住進長庚再轉振興醫院,導致無法親自參加的邵文虎,在協會協助下作品依然順利抵滁展出。他生於上海但5歲即渡海來台,少年即展現美術天份,擅傳統花鳥、山水及書法,屢獲台南、高雄高中國畫組第1名、臺南美術節書畫比賽首獎與南部7縣市書畫比賽國畫組第1名,18歲入黨國元老梅喬林門下成為其關門弟子,遵囑自我修行,閉關40年暫離畫壇,近兩年始復出,作品更加圓潤,自認邁入70歲,俗稱是人生另一個階段開始,全新再入藝術領域以書畫自娛並廣結同好互相切磋。
|
陳朝寶的作品融合中西繪畫思潮,強調時代性與原創性,極具其個人風格。(歸鴻亭攝影) |
彰化出身鄉下人陳朝寶,1948年生,早期在聯合報、皇冠雜誌發表幽默、時事、社會漫畫,曾紅極一時,1984年旅居法國巴黎,專業繪畫創作,作品融合中西繪畫思潮,強調時代性與原創性,極具其個人風格。經常在世界各地畫廊、美術館舉辦畫展,19年後返國定居繼續創作,作品被譽為是戲墨玩到出神入化,有人覺得他的作品已不只是畫畫,而是一個故事、一則寓言,甚至是一段歷史。作品中散發濃烈的東方意識和個人色彩,以善變的題材解構二度空間呈現,平面畫作變為立體,立體的陶作亦有畫境,新意十足。
|
張友華作品師承傳統,是此次邀請畫家中非傳統美術學院派出身畫家。(歸鴻亭攝影) |
1949年生於花蓮的張友華是此次邀請畫家中非傳統美術學院派出身畫家,但她自1968年起,年方18即任職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40餘年間浸沉書畫,師承羅芳、沈以正、曾其、江兆申、馬晉封、吳平等名家,2007年派任於台北故宮博物院之摩耶精舍負責人,退休後仍於故宮、社區大學教授國畫創作與賞析課程。
|
張克齊為台灣少數長年堅持以工筆花鳥、走獸為創作道途的畫家。(歸鴻亭攝影) |
出生於南投埔里的張克齊為台灣少數長年堅持以工筆花鳥、走獸為創作道途的畫家,在喻仲林引導下,見寫意已有張大千、黃君璧在前,工筆花鳥則較少人專研,就此決心以工筆技法創作為終生創作目標,自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後,便專注潛心於研究工筆繪畫,作畫重視實際寫生,甚至曾在家中陽台飼養品種珍貴的鳥禽,方便用來臨摹寫生,每天持續創作8小時,曾以作品《舞鶴》獲北京中國工筆畫學會第一屆大展「金義獎」 和作品《舐犢情深》獲全日水墨大展參議院議長獎。
|
林章湖特別為參加滁州聯展,創作以歐陽修《醉翁亭記》為題材的作品。(歸鴻亭攝影) |
林章湖1955年生,新北市土城人,出自書香門第,曾祖父及祖父皆為前清秀才,9歲開始學習書法、繪畫,就讀師大美術獲學、碩士,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學博士,兼擅水墨、書法、篆刻與理論,曾任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教授、主任、所長、美術學院院長等。其作品特色具有筆墨韻味、解構造形、新法新境等,獲獎包括1977年國家文藝獎、1987年教育部文藝創作獎、1989年吳作人國際美術獎與2004年中華民國畫學會金爵獎等。
|
李振明歷經台灣水墨畫變遷的時代,建立別於傳統風貌的新風格水墨。(歸鴻亭攝影) |
1955年出生,李振明現任台灣師大美術系所教授,曾任系主任、藝術學院院長。他的創作多出於對生活周遭生態環境的關懷,作品於理性結構中,蘊涵著感性內涵。他歷經台灣學院傳統水墨皴法時期、早期現代水墨抽象風潮,鄉土運動照像寫實漬染並施的各種時代,認為中國畫所謂的寫生寫其神、非寫其貌,嘗試從不同的方向尋找新的繪畫語彙,試探開拓新的領域,最後建立期濃淡墨色層層堆疊極富質感,既精細寫實又具抽象隱喻的強烈繪畫性,突破線條侷限且豐富了原先紙本水墨的單薄,建立別於傳統風貌的新風格水墨。
|
程代勒作品受到傳承道統書法藝術的衝擊,走出一條展現書法筆墨特有的水墨畫之路。(歸鴻亭攝影) |
程代勒1957年出生台北市,1984年師大美術系碩士班畢業,現任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專任教授兼主任。曾任全國美展、高雄獎、南灜獎、大墩美展、玉山獎、全省公教美展之評審委員。他的作品不斷求新求變,多樣紛呈,受到傳承道統書法藝術的衝擊尤其鉅大,面對創新的時代思潮,書法是否該跳脫傳統形式的框架,擺脫筆墨的侷限,重新檢視形式美學的範疇,以及如何反映與呈現當代種種政治、社會、經濟與文化的現象,認為是一個藝術工作者不能迴避的課題,也是書法工作者最大的挑戰,因此在文字造型及空間布局上力求創新,展現書法筆墨特有的繪畫性,讓觀者不只欣賞到文字之美,更有現代水墨畫意境。
|
黃慶源山川自然人文為題材的彩墨作品自成一格。(歸鴻亭攝影) |
黃慶源1957年生於台灣嘉義的小農莊,自幼個性豪爽、喜好書畫,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研究所、加拿大皇家大學藝術管理碩士畢業;師事黃磊生學習嶺南畫派傳統技法入門水墨藝術,在使用筆墨上手法靈活多變,再進入寫生到自由創作的轉變歷程,其山川自然人文為題材的彩墨作品,以山水之美、古蹟之美、廟會人物3個系列自成一格,受到畫壇尊重而享有盛名。
|
將水墨會與書法以哲學思想解釋,李憶含致力於東西藝術的整合。(歸鴻亭攝影) |
李憶含致力於東西藝術的教學與研究,並定期發表超學術性論文和評述,獲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學博士,即以揭揚意識毀滅與靈智新生,積極探索激觸感發的藝術思路,期望經由靈智美藝、法化發華,揭示水墨的文化意涵、精神旨趣。他也藉由獨特書法美學、造型藝術的研究探討,他屬於特立獨行將哲學融入的繪畫人,觀者可依各自概念與知識而有不同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