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台北藝術節現任藝術總監耿一偉細數累積成果
新加坡籍鄧富權接任期許搭建跨域創作展演平台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7/6/20 下午 05:02:12 / 文化藝術

 臺北藝術節今天舉行現任、新任藝術總監見面會,現任總監耿一偉即將在今年卸任,新一任總監將由新加坡籍的鄧富權接任未來3年工作。

臺北藝術節今天舉行現任、新任藝術總監見面會,現任總監耿一偉(左)象徵性交接職務給新任總監鄧富權(右)。(歸鴻亭攝影)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總監王孟超介紹45歲鄧富權,過去陸續為全球各大藝術節擔任策展,曾常駐歐洲,近10定居曼谷,對於歐洲、東南亞藝術圈有很深淵源和人脈。

 臺北藝術節自2012年由藝術總監耿一偉上任兩任6年以來,即以「臺北核心,國際共製」、「提升臺灣創作環境」等概念,將藝術節做為創意平台,邀請國際知名作品與國內外潛力新秀,與各國際藝術節積極合作,從城市出發與世界各地交流,如紐約、愛丁堡、東京、柏林、慕尼黑、巴黎、曼徹斯特、墨爾本、光州、維也納、布魯塞爾等地,建構城市對話場域。

 耿一偉表示,他自2012年接任藝術總監以來,2014年與英國愛丁堡國際藝術節共製的《烏布王》;2014年奧地利維也納藝術節、德國布魯塞爾藝術節、韓國光州藝術中心合作的《玄奘》;2015年法國巴黎秋天藝術節《蛻變-人形機器人版》;2016年日本東京藝術節、韓國光州亞洲藝術劇院《棒球奇蹟》等。今年則與法國巴黎市立劇院共同製作《歐洲工坊在臺北》,邀請臺灣與葡萄牙的年輕藝術家於巴黎和臺灣兩地發展創作;楊朕《少數民族》與德國慕尼黑當代國際舞蹈節共製;及英國數位未來藝術節一同策畫的展覽《正電效應》等。

 另外,致力邀請國際知名團隊、編導至臺灣,與在地團隊共同創作,把臺北的年輕、活力、多元等特色一一呈現出來,於六年中共連結超過10組跨國共製作品,包含德、法、日、澳等地的藝術家皆曾來臺進行駐地創作。戲劇類包括2012年台南人劇團與德國導演提爾曼‧寇勒《金龍》以及今年法國導演帕斯卡.朗貝爾《一家之魂》;而2016年同黨劇團與法國守夜人劇團的《歐洲聯結》,甚至於臺灣首演結束後,旋即至歐洲巡演超過40場。今年更將推出由盜火劇團與日本導演平田織佐改編自其經典作品的《台北筆記》。

耿一偉與鄧富權共同期許臺北藝術節更進步。(歸鴻亭攝影)
 舞蹈演出方面,2015年世紀當代舞團與澳洲墨爾本ART HOUSE、Dance Massive藝術節以及fragment31等3個單位,連結六位臺灣與澳洲舞者共同製作的《雙城交鋒》;2016年排灣族蒂摩爾古薪舞集與澳洲黑色優雅舞團的《在一起》,都成功融合來自不同國家的身體質地,帶領國內團隊展開向外擴展的視野與好奇心。2017年的臺北藝術節,更有臺灣本土的傳統戲曲跨世(視)界組合,如一心戲劇團與歌劇導演盧卡斯.漢柏推出的浪漫喜劇《啾咪!愛咋》;當代傳奇劇場與德國戲劇顧問克里斯托夫.萊普奇重塑《浮士德》的壯麗情境。

 鄧富權則指出,對於被邀請擔任台北藝術節藝術總監一開始很訝異,但很快發現台北頗有藝術發展能量,決定好好試試這個工作。過去的國際經歷,未來的台北藝術節會以合作共製,以及跨域、跨文化為主要策展核心。這幾年東南亞藝術發展蓬勃,台灣卻相對較少接觸,他也希望藉此促成台灣藝術家與東南亞藝術家有更多合作。而台灣是南島民族的原鄉,單是這一個獨特的角色,就可以有無限發揮的空間,因此若預算許可,他也希望台北藝術節的觸角拉到非洲、拉丁美洲等地方,讓台北與國際有更多連結。

 為了讓臺北藝術節更能在目前累積的良好基礎下達到此理想目標,鄧富權說,未來將關注兩大核心概念:「Co-」(共同)和「Inter-」(跨)。「Co-」意指社區與社群(community)、合作(collaboration)、共製(co-production)等。「Inter-」可指跨國界、跨世代、跨語言、跨媒材等。未來的臺北藝術節將不只關注歐美的當代藝術發展,也將更聚焦「亞太地區」,增強對鄰近國家當下文化藝術發展的了解,進而尋求可能的合作關係。

臺北藝術節希望讓臺灣新世代更多發揮空間,向國際發出自己的聲音。(歸鴻亭攝影)
 放眼未來3年,臺北藝術節同樣將積極投入共製。共製方向將以符合藝術節核心概念,具有迫切性,及國際影響力的作品為主。過程中也將透過各式社會參與活動、回應在地的各式創作,展現臺北城的活力。同時為下一世代的臺灣年輕藝術家搭建可以綻放創作力的展演平台。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文化藝術
專題:麻念台 日期:2017/6/20 下午 05:02:12
關鍵字:台北藝術節,耿一偉,鄧富權,王孟超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麻念台報導
麻念台報導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