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海岸生態保護 慈心基金會分享台西造林成果
新網記者麻念台雲林台西特稿
2017/6/27 下午 08:02:50 / 生態環保
台灣山高坡陡,地形崎嶇,造成十分多樣的海岸地形,但因長期以來缺乏積極維護,具有防砂止、防風與自然保育功能的海岸生態保護已經刻不容緩。
|
雲林縣政府秘書長黃玉霜肯定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對推動海岸保育的努力。(歸鴻亭攝影) |
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2015年起,得到雲林縣政府的支持,認養了雲林台西海園,積極進行海岸造林。兩年多來面對種種海岸造林的不利因素,以多元方案突破海岸造林的嚴峻條件,大幅提高海岸造林的存活率,並進一步於2017年,將海岸造林延伸至包括麥寮濁水溪出海口保安林等6個縣市,共30公頃的土地。
|
慈心基金會認養了雲林台西海園,積極進行海岸造林。(歸鴻亭攝影) |
雲林縣政府秘書長黃玉霜肯定慈心對推動海岸保育的努力,在台西海岸造林綠化,讓原本荒蕪裸露的地表如今顯露一片蒼翠生機,期望能帶動各界響應,為國土保安,守護地球家園盡一份責無旁貸的義務。
|
慈心基金會種樹專案總監程禮怡說明台西土地更低於海平面1米,造成海水倒灌、土壤鹽化。(歸鴻亭攝影) |
慈心基金會種樹專案總監程禮怡表示,台灣四面環海,氣候及環境受海洋影響很大。該基金會體認到海岸造林具備的防風、定砂、降低鹽霧危害、抵擋海潮侵襲、維護海岸線土地、保護人民生命財產等功效的迫切與重要,雖然海岸造林因環境嚴苛,困難度很高,於2015年起主動與公部門合作,承接海岸造林的重大責任。
|
程禮怡介紹以生態工法營造12公頃的人工濕地,提供種樹所需的淡水資源。(歸鴻亭攝影) |
程禮怡說明,雲林台西海園匯集了種種海岸造林的嚴峻因素,包括地層下陷、土地更低於海平面1米,造成海水倒灌、土壤鹽化,在這夏季烈日、冬季強風,更是終年缺水的艱鉅挑戰下,擔任起資源整合規劃與種樹執行,並接洽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等專業單位,同時邀請生態工法專家張文賢指導,苗圃業者提供馴化苗,經營出海岸造林的參考模式。
|
「種樹護地球」獲得很好成果,慈心積極進行海岸造林。(歸鴻亭攝影) |
張文賢指出,嚴酷的海岸地區有5個惡劣條件,包括海風、鹽份、乾旱、貧瘠與淹水,台西是全省唯一具備這些惡劣條件的地區;慈心基金會在台西海園以生態工法營造12公頃的人工濕地,提供種樹所需的淡水資源,並墊高種樹地點防止海水淹灌,然後種植馬鞍藤、蔓荊、濱刀豆與草海桐等地被植物來保土定砂,有系統的訂定適地適性的植樹策略,例如種植木麻黃來防風沙,栽種黃槿來抗鹽等,選擇馴化環境之原生樹苗適應濱海惡劣環境,於連續雨天種樹以克服乾旱,兩年來栽種了30種濱海原生植物。
|
慈心期望更多民眾支持海岸造林,為國土保安,守護地球家園盡心盡力。(歸鴻亭攝影) |
慈心基金會於2010年推動「種樹護地球」活動至今,不只認養雲林台西海園綠化,讓貧瘠的海岸變綠地,多年來已經獲得海內外超過75,000人迴響,目前全省總種植數量共逾287,000棵;今年基金會將海岸造林的經驗拓展,進一步於新北市萬里,苗栗後龍、雲林麥寮、嘉義布袋、屏東恆春及台東東河,全台灣共6個縣市的海岸線,預計栽種10萬棵樹,總面積將達到30公頃。
面對種種困難與挑戰,慈心基金會希望以人與自然共榮存的理念,持續以傾聽、互助、共同解決的心向將海岸造林的成功模式,提供台灣乃至世界的參考典範,恢復美麗的海岸林,帶動全民打造國土永續、健康和樂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