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何去何從? 兩岸書畫藝術學者專家交流座談
台灣十名家中國畫安徽滁州文化交流報導之九
新網記者麻念台安徽滁州特稿
2017/4/4 下午 08:00:18 / 寰宇遊蹤
安徽滁州這次是首度邀請台灣書畫藝術學者專家前來交流訪問,該市領導接待頗為完善,特別安排兩岸美術界進行書畫學術交流,是此行最重要的互動活動。
|
台灣十名家在安徽滁州進行書畫藝術交流座談會。(歸鴻亭攝影) |
滁州市文學藝術聯合會主席路傳新以接待方東道主身份引言,期望這場座談會能讓台灣與安徽兩地的書畫文化能有初次的激盪,替未來兩方繼續交流提供良好的基礎。
台灣方面則由在兩岸美術界聲望崇隆的江明賢負責主持,他表示,對於中國書畫自古有「論畫品酒」的雅稱,過去西方認為不過就是油畫為主,而現在則全球都在注意,台灣拍賣市場上原有最貴的趙無極拍賣有新台幣2億,目前最貴的是常玉,拍價新台幣4億多,合人民幣近1億,但在中國,李可染隨便拍賣的價錢都有人民幣1億6、7千萬,前一陣子張大千一幅《桃源圖》拍了更有2億多,算算新台幣都超過11億,身價高過畢卡索,對當代中國書畫家是很大的鼓舞,日後一定都有機會超過那一個時代,而更早的高更拍價達近百億,等於是與齊白石同一時代,齊白石則只有20多億,由此趨勢觀之,中國書畫未來大有可為。
|
安徽滁州這次是首度邀請台灣書畫藝術學者專家前來交流訪問。(歸鴻亭攝影) |
接著由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前任所長李振明發言,他說,整個歐美的藝術市場大概都是猶太人在操盤,3年前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辦了1場「Ink Art」水墨畫展,美國人定調連玻璃纖維、艾未未陶瓷,徐冰全新創造的漢字,還有蔡國強的爆破等都算是進入21世紀的水墨,可是兩岸的學界認為為甚麼要美國人幫我們定調,包括習大大掌政前從美國回來的張曉剛、岳敏君、王廣義、方力鈞四大天王,成為政治工具不斷炒高畫價,但這影響是不是就是二十世紀中國水墨必然要走的路,台灣在上一世紀中期五月畫會與東方畫會的實驗,也引導東方水墨一條新路,最後應該還是華人說了算,兩岸的藝術發展最後會回到深厚底蘊的水墨來。
李憶含針對近百年水墨的承繼發揚,從上一世紀五四運動至今約百年間,我們過因過度學習、團體迷失,造成文化迷航、藝術迷茫,水墨也迷惑於何去何從,顯然問題出在精神承傳,因此應該審視過去的「神游西方」,而重探當下理解、「夢迴東方」,回到真誠映對的文化底蘊,找出自然顯見的藝術根源,尤其水墨尊嚴在於依道、循理與崇德。談到趙無極、朱德群或常玉的作品,自有其鮮明而獨特的東方感覺,除了歷史價值、情感價值、藝術價值,現在更顯示出市場價值,東西方文化背景與心理結構,原本屬性特質就截然不同;西方偏於物化思維而東方重在靈化理則,太過接近西化思潮是一個錯誤,現在西方開始回頭在找東方,如湯恩比說的,「西方文明已經沒落,能救西方的只有東方文明。」畢卡索也說,「真正的藝術在東方」,因此,具有高度思想的水墨創作者,回歸東方精神才是藝學正道。
|
台灣水墨畫家江明賢(左二)主持這項兩岸書畫藝術學者專家交流座談。(歸鴻亭攝影) |
安徽大學藝術學院藝術研究所所長、美術系副教授程波濤表示,曾以學生輩身份與劉國松接觸,因此對五月畫會特別感興趣,對其作品的震撼力十分有印象,其中如中國筆墨的追求,自早年的叛逆,希望衝破傳統文化,經歷一段迷惘時期,而摸索出自我的風格。而在觀賞這次來滁州展出的幾位台灣畫家的作品,覺得兩岸畫家文化的差別還是很大的,所謂「學在民間、道在山林」,江明賢老師作品結合東西方融會貫通,陳朝寶先生作品構圖與內涵有貫穿古今時空民間的素材故事感很強,李憶含作品則有一種禪意來表達現代化哲學的意境,程代勒主任作品有日本禪的感覺,中國書畫的底蘊在這種時代的轉換中展現新的溝通。
路傳新指出,當下中國應該進入一個覺悟的時代,創新是中國發展的泉源,藝術境界隨意竟昇華,已顯其品味。「筆墨」只有深層面與與境界保留著因果依存關係,這種關係也只有美學家才能論及,並品味到其價值。嚴格來說,綜觀中國化的發展歷史就是探索中國畫筆墨表現力的歷史。石濤用筆「一洗萬古凡馬空」的詭譎多變,徐青藤的「幾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人」的縱情灑潑爛漫筆,而八大山人的「筆墨無多淚點多」的冷寂簡約;《文心雕龍》有「行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神思之謂也」,總之要勇於探索,要有創造性思維的意識,中國畫講究「遠看取其勢,近看取其質」、「質沿古意,文變今情」,因此中國畫的美學是筆墨美學與意境美學,是中華民族藝術的精華,藝術要隨時代的發展前進,希望在座藝術家要有名垂竹帛的豪情壯志,勇於開拓追求理想。
|
自左至右為台灣畫家李憶含、黃慶源與程代勒。(歸鴻亭攝影) |
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現任所長程代勒接著發言,對於台灣水墨發展情勢,與現當代大陸地區的情況互相交流,創作雖然方向各自不同,但台灣畫家的嘗試與大陸有明顯不同,台灣是先吸取納入西方的資源,慢慢消化後西學為用,還是中學為體;大陸方面對筆墨還是蠻堅持,而筆墨堅持不一定能化成藝術的呈現,傳統水墨對時代的反應是否足夠,如何呈現當代,則只是提出一個討論的方向有待辯證。
安徽省青年理論家陳明哲對台灣中國繪畫發展狀態,尤其劉國松往新水墨創新方向的努力,加上這次來滁聯展台灣畫家作品的表現,引發水墨是向西學習或是向後維持傳統的不同看法,所謂「筆墨等於零」,筆墨是中國畫的藝術語言,現在大陸也是非常多元,向西、向後都有;而這次展出台灣畫家同樣有走渡海三家溥心畬、黃君璧、張大千傳統風格的張友華作品,也有取法西方精神創新融入,豐富中國畫的陳朝寶創作;中國畫到近代如何往前走,仍應保有中國的精神,要有文化自信。
|
中左為安徽省青年理論家陳明哲,中右為滁州書畫院院長朱多全。(歸鴻亭攝影) |
滁州書畫院院長朱多全認為,這次台灣前來滁州聯展的10位畫家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面貌,不管是傳統手法或是借助現代手法表現中國的各種意境,各種風格的表現值得學習;「90年我在浙江美院學習時,當時林風眠老師就說,不要學別人畫,不然每個人畫風都一樣」,因此在筆墨的基礎上,要追求自我的創新。
前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林章湖說,陳明哲強調「筆墨等於零」,是吳冠中說的,筆墨要跟隨時代,但因為古人的筆墨畫的是古代的房子,但現代是摩天大樓怎麼辦呢,所以要放掉以前的筆墨,重新再造一套現代的筆墨,在教研究生時要求「讀書要讀懂,是要在所有傳統的筆墨上下功夫,但是當這功夫面對當代,就要能表現這個時代」,宋、元、明、清,每個時代都有其風格,現代就要重新釀造新的筆墨技法,所以「筆墨等於零」,真正不等於零,要重新開創這個大中國的筆墨時代。
|
自左至右為台灣畫家李振明、張克齊與張友華。(歸鴻亭攝影) |
台灣工筆畫家張克齊強調,吳冠中在那個年代有其波濤洶湧的實力,總結一句話,他的畫高掛風箏不斷線,就是東方精神,所以「我畫我自己的畫」,追求自己的精神。
不擅於講話的陳朝寶則說,以水墨畫來說,看徐悲鴻或林風眠的作品,令人想到為何水墨範圍那麼窄小,所以就從西方的刷子與水墨結合起來,畫自己想表達的題材,沒有高深的理論,就是屬於自己風格的創作。
滁州美術與設計學院國畫系教師童鵬說明,大家說了許多中國畫的方向問題,包括岳敏君、周春芽等,尤其周春芽到龐畢度美術館展後,畫價極高但中國畫不能因這樣迷失自我;潘天壽說過「東西兩大系統的繪畫各有自己的最高成就,就是兩大高峰」,不能厚此薄彼,就如將中國京劇與西方的歌劇放在一起,需要找出京劇的特點。在繪畫上可以去借鏡西方的構成技法,但是還是要繼續發揚中國傳統筆墨功夫。而對現在沒有文化自信,是因為國力問題,沒有話語權,在西方文化侵略的世界,拍賣市場上齊白石、張大千的作品價格遠遠低於西方畫家作品。
|
自左至右為滁州市文學藝術聯合會主席路傳新、安徽大學藝術學院藝術研究所所長、美術系副教授程波濤與陳明哲。(歸鴻亭攝影) |
台灣水墨畫家黃慶源說,從實踐水墨繪畫基本功的鍛鍊來說,是因應創作所需要的規範,藝術作品就是創作法則串連的表現,是歷代傑出藝術家從長期藝術創作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藝術語言,並成為經典的規範;基本功雖不等同於創作,但卻有如歌唱家的發聲訓練,不能鬆懈,否則表演就不能精準到位。因而繪畫基本功的鍛鍊,成績的高低就決定了往後藝術作品發展成績的高低,所以筆墨功夫就決定未來藝術創作的成就。千百年來傑出的前輩藝術家在長期的努力實踐中不僅為後世留下許多經典作品,並在理論上獲得一套藝術發展的規律,作為學習的典範路徑;而這個時代對藝術家提出不同過往時代的要求,要成功必須賴以生活的鍛鍊,深入學習經典,腳踏實地全神苦練,提升藝術的表現能力,必能反應這時代所賦予的偉大任務,發揮藝術感動人心的力量。
張友華表示,作畫可以傳達自我的情緒與心境,從繪畫學到很多人生哲理;中國畫則更能表現中國傳統思想,看了大家的作品,感覺需要更加努力於繪畫、詩詞與思想上。
|
這項台灣台北與安徽滁州歷史性的書畫藝術文化交流,開啟兩地繪畫藝術的溝通平台。(歸鴻亭攝影) |
台灣工筆畫家張克齊強調,吳冠中在那個年代有其波濤洶湧的實力,總結一句話,他的畫高掛風箏不斷線,就是東方精神,所以「我畫我自己的畫」,追求自己的精神。
前文化部長洪孟啟結語,他說,作為一個文化工作者與藝術欣賞者,對過去西方評斷現代主義畫派的時候,認為現代主義的發展後來走到一個盲點,原本希望可以用各種媒材作畫,卻變得過分重視媒材工具,結果轉不出來;中國畫筆墨就是一種工具,其實不必把自己困在裡頭,而表現的意境才是不可丟掉的基礎。在創作過程中說不定工具會變,但是本質上還是創作的意境。在這次交流中,感覺文化是互補的,沒有誰特別好,也沒有誰特別不好,應該彼此接受、彼此接納。在台灣常去欣賞藝術展覽,感受台灣文化是非常多樣性的,舉五月畫派來說,是將中國畫風與西方畫風融合,走出一條新路,像莊喆的畫完全是中國傳統的水墨,但表達的意境卻融入西方抽象的元素,但能讓大家接受;在大陸來講,傳統的底子很厚,在傳統根基裡想要突破,若是談兩岸交流,就是可以互補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