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人"3X3計畫"音樂會 創新前衛挑戰樂迷感官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8/3/22 下午 08:51:51 / 文化藝術
2018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3X3計畫》異常返響,由創作型室內樂團三個人在國家音樂廳演奏廳演出,邀請作曲家邱浩源及與兩度合作的劉韋志一起合作自創新曲。
|
創作型室內樂團三個人成員郭岷勤、潘宜彤與任重與作曲家邱浩源、劉韋志。(歸鴻亭攝影) |
三個人由古箏演奏家郭岷勤、中阮演奏家潘宜彤與笛簫演奏家任重3人組成,2016年也曾在同場地演出「三個人與他們的神秘嘉賓」音樂會,比起上一場大都以台灣傳統民謠改編的曲目,從這次彩排的《歪曲之語》、《掣》的聆賞經驗來看,實驗創新有餘但或許太前衛,不易立即獲得一般期望欣賞優美音樂的愛樂群眾的青睞。
三個人室內樂團成立至今滿5年,固定每週集合一起團練、創作,奠定彼此之間良好的默契與深厚情感,郭岷勤表示,若是要在樂器上的顛覆是比較困難的,主要還是在思想上面的顛覆,劉韋志《歪曲之語》是用西方及聲響的作曲手法,加入在我們的創作之中,這在一般傳統國樂之中是不會有這樣的表現方式,傳統國樂比較以旋律為導向,但這首作品就是以聲響、張力與能量積累出來的。任重的作品《掣》也顛覆傳統國樂那種以旋律為架構,是以合聲為基底,觀眾聽起來會覺得很像國樂但好像又不那麼的國樂,有一種新意在作品裡面。
|
古箏演奏家郭岷勤。(歸鴻亭攝影) |
潘宜彤則說明,演奏《歪曲之語》,跳脫了以往大阮的彈奏方式,在琴上裝上錫箔紙與燕尾夾,製造出許多爆炸性及特殊性的聲響,發出一般大阮演奏時不會出現的聲響,顛覆了大家對傳統國樂的想像。任重認為,若是演奏傳統國樂對演奏家來說是相對容易的,所以希望國樂在三個人的演出中,能夠有一些創新的做法。
劉韋志說明,這是第2次與三個人合作,主要是針對樂器的特性來創作,第1次合作的時候沒有用到錫箔紙或預製的聲響,第2次合作就希望可以做比較不一樣的東西,《歪曲之語》就是傳達出對於社會上許多荒謬的事情發生的感覺,整個氛圍好像很吵、很歪的感覺。
|
中阮演奏家潘宜彤。(歸鴻亭攝影) |
邱浩源則介紹,在求學的過程中尋找聲音本來就是學作曲很重要的一個學科,他的創作則在透過三個人示範演出的過程中來選用想要的素材與聲音,詢問他們有沒有可能這樣做,嚐試後發現原來用國樂來做,也可以發現到另外一種聲音。
在這場演出中,郭岷勤將帶來全新創作《脈》,用音樂講述三個人之間情感的脈動,書寫三個人創團至今所歷經的篇章與描繪當時下的情緒,樂器運用輔助工具製造出獨特的聲響,如中阮絕大時候都是「左手持筆」滑按品項演奏;箏使用右手在琴弦左右兩側來回彈奏時,以左手持調音棒同時滑動。希望透過這些媒材的介入,使音樂更趨近想像中人與人「對話」的狀態。
潘宜彤作品《浸墨》則用京劇曲牌作為創作題材,這首作品好似三個人共同演出一齣令人著迷的戲,三個人與3樣樂器的交織,用音樂來講述出各自想表達的話語,三樣樂器代表著三種她所鍾愛的角色—生、旦、淨。他們在舞台上亮相、身影交錯,為彼此圓滿成一段篇章。
|
笛簫演奏家任重。(歸鴻亭攝影) |
任重的新作《掣》再次展現其描繪情境的功力,利用音樂的感染性與想像力,鋪展出天氣的變化,全曲分為〈雲〉、〈風〉、〈電〉3首小品組曲,〈雲〉以重複音型為雲的移動刻畫軌跡,速度緩急中單音的銜接表演出飄忽的樣子,新笛於尾段以氣聲揭示「風」的流動。〈風〉以聲響為主要核心,擦弦的聲音摹繪出微風、強風與勁風的形狀,曲中的重擊聲預兆著「電」的到來。〈電〉回歸調性音樂,以快速音群和重擊聲表現電的姿態。
《3X3計畫》將於3月23日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