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當代館"街大歡囍-日常無感指南"2018街區藝術計畫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8/9/7 下午 06:58:52 / 文化藝術

 台北當代藝術館將於2018年9月8日至11月11日展出「街大歡囍─日常無感指南」2018街區藝術計畫,本年度以「日常無感指南」為主題,展覽地點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及周邊街區空間。

台北當代藝術館館長潘小雪介紹「街大歡囍─日常無感指南」2018街區藝術計畫。(歸鴻亭攝影)
 當代館館長潘小雪表示,自2012年開啟與社區密切的展演活動交流,7年間反覆實驗日常生活與當代藝術碰撞激盪的各種可能性,促進中山站與雙連站間的區域發展為台北新興文創據點。在台灣各地興起一波波的藝術計畫風潮,除了點綴街區,還能夠關注的命題,應該是藉由藝術計畫與日常生活的疊合,讓人們重新看見生活中微小改變所引發的蝴蝶效應,進而關切整體社會的權益並參與實踐社會的改變。

「街大歡囍─日常無感指南」策展人許翼翔介紹參展藝術家。(歸鴻亭攝影)
 今年「街大歡囍─日常無感指南」邀請8位藝術家分別從不同的角度,結合現代人們「無感」的日常生活、指南的「路徑」與藝術「導覽」的形式與內涵,透過作品的指引與顯像,將社會日常中隱而不顯的紛雜現象重新辨識指認,以靜態及動態的互動途徑,反饋至每一個生活其中的人。此外也首度結合館校合作成果,媒合3位藝術家進駐成淵高中、建成國中、日新國小3所鄰近校區,共同展出10組作品,將展示空間延伸,深化無圍牆美術館的在地實踐。

 策展人許翼翔說明,擅長聲音藝術創作的吳秉聖,將每晚巡迴於當代館周邊的垃圾車音樂加以改編為《煮水少女,水煮愛麗絲》作品,當異於日常旋律的音樂開始播送,民眾內心的疑惑與想像便逐漸覺醒。程仁珮拍攝一系列色彩吸睛《快樂餐 Happy Meal》攝影作品,仔細觀察是由各種生活物件偽裝成的速食商品,反思速食文化逐漸吞噬在地飲食的風俗文化。作品塗鴉充滿童趣風格的夏仙,在荒蕪建物的牆面上,繪製一片充滿自然生氣《玄鳥物語》作品。鄭婉婉的作品《2018漫遊者的城市詩意》,設計3座互動留言平台,將街景的視覺經驗化作文字,引領我們重新閱讀這座城市。陳郁如《超能消極救地球》是件動畫結合行為藝術的作品,參與者化身為動畫角色,走上街頭體驗一系列異常消極行為演出。詹詠幀《更美的地方》作品以炫目的霓虹燈箱為裝置,在光影反射下,指引一個若隱若現的烏托邦想像。盂施甫與甘韋共同製作《#an_artwork》作品,以貨櫃改造為網美絕佳的自拍空間,卻又標示強調「這是件作品,不是背景」的標語,反應展覽與社群網路間的荒謬關係。藝術家劉銘軒《50釐米視界》是以成淵高中學生製作的植栽作品為元素,製成一幅幅壓克力攝影作品,隱身於道路上的路樹植栽中,製造不期而遇的小驚喜。

「街大歡囍─日常無感指南」今日起跑。(歸鴻亭攝影)
 另外,自2007年起當代館率先打破美術館高牆的藩籬,以學校為藝術融入社區的交流基地,10年來持續媒合藝術家進駐學校,已獲得校園師生的廣大迴響與支持,落實「將公共藝術融入課程」的館校合作理念。今年首度串聯街區藝術計畫展示空間,與大同區內成淵高中、建成國中、日新國小三所學校進行館校合作,媒合3位藝術家盂施甫、楊欣怡、劉銘軒進駐,指導學生們如何將習以為常的校園物件為創作元素,透過陶藝、科技藝術與植物創作,建構出每個人專屬的校園印記與回憶。

參與「街大歡囍─日常無感指南」2018街區藝術計畫大合影。(歸鴻亭攝影)
 藝術家劉明軒擅長植栽創作,引導成淵高中學生近距離觀察校內的植物生態,激勵學生將日常物件如:書包、鞋子、課桌椅想像為花器,栽植出天馬行空的一花一世界。藝術家盂施甫與建成國中學生合力創作出機械投影裝置,以校園內的同儕情感、空間記憶、夢想為創作元素,塑造出各種情境劇情,在夜間的校園窗邊,上映一齣齣饒富趣味的投影動畫,象徵在歷史建物中注入科技藝術的新想像,亦代表著同窗好友共同創作的回憶。日新國小由陶藝家楊欣怡以陶磚彩繪方式,帶領學子們將校內常用的日常物件圖像化,印製為色彩繽紛的陶片,拼貼飛落在校園花徑上,宛如時光隧道般,紀錄當下的生活點點滴滴。

 欲瞭解「街大歡囍─日常無感指南」2018街區藝術計畫,可至台北當代藝術館官網瀏覽。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文化藝術
專題:歸鴻亭 日期:2018/9/7 下午 06:58:52
關鍵字:當代館,街區藝術,潘小雪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歸鴻亭報導
歸鴻亭報導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