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破裂綻放的美麗 中國陶瓷"碎器"影響日歐文化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8/9/25 下午 07:28:42 / 文化藝術

 宋瓷被視為中國陶瓷藝術發展巔峰,宋代汝窯瓷器拍賣交易更屢創天價,「碎器」則是指瓷器釉面上有裂紋,因具有古代官窯特徵,在明代廣受喜愛。

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謝明良(右)說明所謂「碎器」是指瓷器釉面有「裂紋」(開片),瓷釉開片是因為胎和釉的膨脹係數所造成的物理現象。(歸鴻亭攝影)
  宋代所開創鈞窯、汝窯、官窯、定窯、哥窯5大名窯,為中國正式開創燒制的實用器皿,以及觀賞器皿的瓷器時代,而被歸類為官窯的北宋汝窯,迄今仍廣受推崇。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謝明良表示,其中「碎器」不只受到中國人鑑賞,甚至影響日本及歐洲文化。在中國之外,日本也鑑賞「碎器」,在和服等手工藝製品都能看到冰菊或冰楓紋飾,不僅如此,輸出到歐洲的中國外銷瓷當中也可見到「碎器」,除了引發歐洲人馬賽克的想像之外,彩色玻璃鑲嵌畫可能也是他們聯想的對象。

 謝明良指出,所謂「碎器」是指瓷器釉面有「裂紋」(開片),瓷釉開片是因為胎和釉的膨脹係數所造成的物理現象。

 在科技部經費支持下,謝明良長期專研中國陶瓷史,發現中國對於瓷釉開片這種物理性現象很早就產生興趣,至遲在明代(1368至1644年)已可見到倣製「碎器」效果的瓷器,不僅如此,開片紋理甚至成了時尚的符號。

謝明良介紹「碎器」因瓷器釉面上有裂紋,具有古代官窯特徵,在明代廣受喜愛。(歸鴻亭攝影)
 謝明良指出,對「碎器」的探索,以及從文獻及圖像資料的研究,明代人非常喜愛「碎器」,而其所以賞鑑「碎器」,其實是因為開片釉瓷正是一器難求的宋代官窯,以及傳說中的哥窯最為重要的外觀特徵之一,晚明文人對於以宋代官窯為主的宋代名窯作品開片現象有獨到的觀看或詮釋方式,因而引發了「碎器」的風行,瓷釉的開片紋理因此躍升成了時尚的圖案記號,滲入社會各個階層許多門類的工藝品。

 他說,宋代官窯或宋元之際的所謂哥窯正是開片瓷的代表,到了明代,不僅瓷窯開始倣製「碎器」效果,開片紋理甚至成了時尚的符號,也是各不同質材工藝品爭相表現的圖紋,以致於傢俱窗格、壁面貼紙也流行大小相錯的開片紋理,清初輸往歐洲的外銷瓷中更是常見以筆繪的方式來表現「碎器」紋理的製品。

 以中國鑑賞的脈絡來說,這是明代人憧憬一器難求宋瓷下的產物。然而,當「碎器」或表現「碎器」紋理的瓷器出現在歐洲人面前,引起他們想像的卻是古羅馬時期的馬賽克拼貼,認為「碎器」是一種特別的瓷器。這類器物的表面有開裂,有朝四面八方流竄的無數龜裂,從遠處觀之,有如成千上萬的碎瓷片聚集於一件瓷器上,可說有似馬賽克的工法。

 日本人非常喜愛「碎器」,不僅遣明副使策彥周良《入明記》記載他在嘉靖年間數次在明國購買「碎器」,崇禎年間宋應星《天工開物》也說「古「碎器」,日本國極珍重」。日本雖知道開片是宋代官窯常見的特徵,但對於明朝人所鑑賞的開片紋理似乎仍然是一知半解,以致出現十八世紀初《名物六帖》將瓷釉多重開片的「冰裂紋」,錯誤引申為「冰紋、裂紋、冰裂」。

謝明良長期專研中國陶瓷史,發現中國對於瓷釉開片這種物理性現象很早就產生興趣。(歸鴻亭攝影)
 另外,相對於結合梅花與開片俗稱的「冰梅紋」是明清時繪畫、工藝品的流行題材;在日本則被菊花、楓葉所取代,成了「冰菊」或「冰楓」紋飾,後者也是江戶時期日本工藝品的流行紋樣。上述案例說明,中國、歐洲和日本對於相同紋樣其實存在著不同的理解,因此,透過研究探索找出歐洲和日本是如何地接受、鑑賞、消費中國瓷器,並進一步與原產地中國進行比較。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文化藝術
專題:歸鴻亭 日期:2018/9/25 下午 07:28:42
關鍵字:陶瓷,碎器,汝窯,拍賣,馬賽克,彩色玻璃,鑲嵌畫,冰菊,冰楓,謝明良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歸鴻亭報導
歸鴻亭報導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臺北時裝週AW24"整裝.待發" 文化奧運鳴槍起跑
服裝飾品 2024/4/15 下午 0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