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歲張光賓創作不輟 獨創"焦墨點皴法"為人稱道
新網記者吳思萍台北特稿
2011/10/1 下午 11:01:29 / 卓越菁英
當代書畫家張光賓高齡97歲仍創作不輟,台北至善藝文中心展出「蒼樸點點蘊江山—張光賓書畫展」,民眾可以免費參觀他為人稱道的篆、隸、草書,與以焦墨排點的山水畫。
 |
張光賓為人稱道的是以焦墨排點的山水畫。(吳思萍攝影) |
張光賓55歲才開始全心創作,直到去年還繪出巨幅山水畫,他於1915年於四川出生,28歲那年,為了堅持藝術創作,辭去小學校長的職位,考進國立藝專,奠定山水與人物畫的基礎。而傅抱石與李可染兩位良師的言行風範,影響他一生待人處事的風範。
國共內戰爆發後,張光賓投筆從戎,輾轉跟著國軍來台,在20年的軍旅生涯中,仍未忘情書畫創作,1966年成為第1位在軍中辦個展的藝術家。從軍中退役後,他擔任故宮書畫研究員長達19年,發表十幾篇中國藝術論文,有「元代書畫活字典」之稱,更以專業鑑賞解開了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真偽爭論。
張光賓早期的作品以上色的傳統山水畫為主,到了中期就獨創「焦墨點皴法」以散點筆法,將焦墨的單一墨色,佐以不同輕重的力道,近看是由數以萬計密密麻麻的小點組成山水畫,遠看卻很有層次,刻意不上色反而意境更加深遠。到了晚期則以排點為主,原本散亂的觸點,成為排列整齊的小點。通常中國畫每一個流派世代交替才會有獨創畫法,但張光賓卻個人獨創「焦墨點皴法」畫法,為書畫家少有。
 |
木板上一格格的表格上有數以萬計墨滴交疊,這是他的作品「天書」,原是張光賓在創作時墊在宣紙下的木板,時間久了墨從紙滲出沾染在木板上,反而成為具有抽象意境的作品,也從此看出張光賓堅持創作的毅力。(吳思萍攝影) |
展覽中,有一組作品和張光賓的山水畫與字墨不太一樣,木板上一格格的表格上有數以萬計墨滴交疊,這是他的作品「天書」,原是張光賓在創作時墊在宣紙下的木板,時間久了墨從紙滲出沾染在木板上,反而成為具有抽象意境的作品,也從此看出張光賓堅持創作的毅力。
精通各式書體的張光賓,對草書的精研與創作,被譽為是繼于右任之後最有代表性的書家。他提出的26條草書結字口訣,是唯一完全從草書原理簡化出發的習草教材。
張光賓除了有非凡的書畫藝術成就之外,對提攜後備、培育人才,更是不遺餘力,不時捐出墨寶字畫義賣或捐款,推廣書畫藝術,獎勵年輕書畫家,深受藝壇敬重。
展覽展出多是他創作晚期的作品,許多作品都是去年創作而成,他去年96歲高齡,卻還克服體力的限制,每天早起磨墨以驚人的毅力完成許多巨幅作品,
「蒼樸點點蘊江山—張光賓書畫展」於9月28日至12月24日於台北至善藝文中心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