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臺史博現存"臺灣民報"復刻出版新書發表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8/12/3 下午 07:18:10 / 經史子集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今日在臺灣民報舊址,今日蔣渭水文化基金會舉行「現存《臺灣民報》復刻出版」新書發表會。藉著第一手文物史料,臺史博重新整理復刻與設計較為疏朗易讀的版面,目前先推出了1923至1927年《臺灣民報》移臺前的報刊資料。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副館長謝仕淵說明《臺灣民報》復刻出版。(歸鴻亭攝影)
 臺史博副館長謝仕淵表示,《臺灣民報》半月刊於1923年4月15日於日本東京創刊發行,其間混雜著台灣話、日語與白話漢文,直到1927年才透過與日本政府交涉,才獲准將編輯發行等事務移回台灣;後期也改組《臺灣新民報》於1932年以日刊形式發行。

 期間在關鍵的1920年代,是一個近代國家主體與認同問題逐漸浮出歷史表面的時刻。成立於1921年的臺灣文化協會致力於推動文化啟蒙的革新,《臺灣民報》則是縱貫日治時期唯一臺灣人所推出的報刊,兩者皆與臺灣政治社會運動息息相關。藉由傳媒經營得以突破當時政治與文化的箝制,以針砭時事、啟發民智與疏通官民意志的表達,以及為民喉舌的懇切訴求,隨著報社經營與時局發展,延續臺灣知識青年傳播理想的心思意念與文化實踐。

藉著第一手文物史料,臺史博重新整理復刻與設計較為疏朗易讀的版面。(歸鴻亭攝影)
 謝仕淵指出,臺史博不僅將《臺灣民報》數位化,《臺灣新民報》日刊版過去也從來沒有被有系統整理與出版,該館先前也已彙整現存刊物並復刻出版,畢竟要將1920、1930年代的臺灣重新拼回來,其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讓人知道當時的臺灣人在想什麼很重要,不然都是用日本人留下的文獻在理解臺灣是不對的。

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陳翠蓮介紹這個文本可以更知道臺灣當時的狀況。(歸鴻亭攝影)
 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陳翠蓮說明,她在1980年代起開始接觸禁書,並進一步閱讀《臺灣民報》,瞭解了當時臺灣知識份子希望引進給臺灣人的資訊,包括自由主義、社會主義甚至共產主義,當年的學生其實無法知道許多脈絡,現今成功復刻出版,透過這個文本可以更知道當時的狀況,包括臺灣的社會、宗教、兩性關係、社會新聞等。

黃隆正慨然將當年林呈祿父子所遺留之原版《臺灣民報》借出,促成《臺灣民報》復刻出版。(歸鴻亭攝影)
 《臺灣民報》曾經一度由婁子匡、王詩琅與黃天橫等人共同輯錄,於1974年由臺灣雜誌社發行影印本;本次復刻出版計畫,則是承接著過去幾年陸續復刻出版《臺日畫報》、《臺灣新民報》、《臺灣日報》與《臺南新報》等日本時代重要報刊,臺史博透過黃天橫家屬黃隆正慨然將當年林呈祿父子所遺留之原版《臺灣民報》借予博物館,而部分缺漏,則由六然居資料室的檔案補上。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經史子集
專題:歸鴻亭 日期:2018/12/3 下午 07:18:10
關鍵字:臺史博,臺灣民報,蔣渭水,謝仕淵,陳翠蓮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歸鴻亭報導
歸鴻亭報導列表
2024臺文基地作家駐村甄選開始
經史子集 2024/4/23 下午 01:00:03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2024臺文基地作家駐村甄選開始
經史子集 2024/4/23 下午 01:00:03